教材中内容编排的顺序有必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做相应的取舍和丰富,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同能力训练的主体要一致,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整合,教学情境和所用教材需要依据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适当替换和修改,所列举的实例也需要按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处置和整合教材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
以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为基础,调整和整合,课与课、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内容,以体现宏观教学制控微观教学过程的需要,主要依据知识的学习顺序、优化和链接学习活动内容的顺序,重点和难点突破的顺序,情境和教材的编排顺序、典型例题或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顺序这5个顺序进行。
2.
处置教材包括更新教材的某些内容,主要是应更新的内容有:
(1)对过时或陈旧的材料和情境,特别是那些不符合学情校情的内容应当更新,尽量采用学生所熟悉、能体验和感悟的材料和情境。
(2)对学习活动方式的更新,比如,常见的课堂讨论形式,讨论主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新,讨论的形式既可以是即兴讨论,也可以是有准备的讨论,既可以是小组形式,也可以是具有相同观点的和认识的群体性组合式讨论。
(3)对知识信息和运用的更新,特别是在知识和观念更新时,要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并结合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生活情况来运用知识。
(4)对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方法极具创造性和个性,教要得法,教无定法,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需求来确定和创新教法。
3.
要处置教材,就要学会丰富教材,要丰富教材就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教材是死的,而生活和现实是活的,老师要根据社会和生活把教材教活,不能削足适履,不能把学生鲜活的思想认识、思想方式和认知水平硬往死教材上套,而要让教材相对固定的内容依据学生活泼生动的变化而变化,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使用鲜活的方法。
在教学是要讲究本土气息,要善于结合本地区本校人文环境的实际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材,要善于利用本地的人文历史、发展性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
教材中有些学科把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模式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调整和更新,不要把学习过程搞成僵硬的模式。
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要不断创造新情境、新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本文来源: 吴松年著作的《 有效教学艺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7280/3fc84e227ab3ed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