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绾 参赛编号 1109
寸铁千元征文半决赛|心灵之桥云姐朋友圈发出了今天活动的图片,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母亲节。照片里我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老人们,不少义工是新面孔,有一阵没去了,咱们的队伍又壮大了么?
原来是义工圆圆和她的小学同学们,本来组织了一场聚会,在圆圆的号召下,将聚会款项购买物资捐赠给敬老院,同时大家一起来陪老人聊天,做红烧肉改善伙食。
这样的同学聚会真有意义,不像时下无非吃喝、K歌、游玩,挥霍时间和金钱,让人避之不及。
我加入这个组织三年多,跟着“领导”云姐参与了几十次活动,没出多少钱,也没出多少力,却接触了一些纯净高贵的灵魂,了解到太阳底下也有悲辛。那些难忘的周末,在我的回忆中闪闪发亮,是一段毫不后悔的时光。
第一次强烈地想要做公益是汶川地震的时候,特别想为灾区做点什么,看到有不少孩子成了孤儿,就产生了收养一个的念头。为此我还专门打电话咨询过,被告知不符合收养条件才作罢。
微信普及后,常会有贫困地区儿童需要捐赠的信息,包括旧的御寒衣物。我将家里闲置的冬衣用心清洗、暴晒消毒,一个个密封袋分装好,拉到邮局。邮费花了好几百,想着能给孩子们带去温暖,一点也不心疼。后来又见报道,说全国各地寄去的旧衣服堆成了山,才意识到爱心也需要疏导,不然会泛滥。
儿子读大学后我的时间多起来,参与了市义联会几次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发挥母亲和医务人员的特长,做些对孩子们有帮助的事情。那时的我,有的是对慈善之举的满腔热忱和无处寄托的浓浓善意,他们引见了一位常去儿童福利院的男青年带我。
青年不到三十,已在儿童福利院做了七年志愿者,几乎每个周末都来这里陪孩子。新婚妻子也是在这里认识的,很支持他的业余“事业”。听起来好像以前的TVB剧情,男女主人公在养老院做志愿服务时邂逅,这样的爱情很令人向往,志同道合又冰清玉洁。
第一次去,福利院的老师告诉我,院里不缺物资,缺的是人力,年轻人都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周末时老师不够,都是志愿者来帮忙照看孩子们。健康的孤儿和弃婴都在SOS儿童村由爱心妈妈抚养,正常接受教育,或者被其他家庭正式收养。剩下的有先天残障的孩子,由公办的儿童福利院抚养。
我却没能坚持多久。我高估了自己对孤独和残酷的承受力,一直无法坦然面对那些孩子异于常人的状况,小心翼翼地恐惧着又耻于承认。在强烈的心理冲击面前,所谓善良变成了负担,有些沉重,放下又难免自责。
终于有一天,先生对我说:你的心理承受力不够强,帮助别人有很多形式,何必非得选择自己难以克服的?
前几年无意中接触到民间公益组织“真诚义工”,终于找到集体,适合我的。
义工的活动主要包括:看望敬老院的老人、陪伴特殊学校的孩子、慰问社区贫困户、资助困难学生。至少半个月组织一次活动,经费和物资由企业家和寺庙住持提供,义工们主要出人力,除了一对一助学,可以不涉及捐赠。
这是一群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中年女士居多,走到哪儿把笑声带到哪儿,男士惯常地沉默寡言,也有青年男女,和带着孩子社会实践的家长们。
我是个不入流的人,个性沉闷情趣单一,对流行的休闲方式几乎不感兴趣。清心寡欲的人心里喜欢了一件事,能安安静静坚持几年,倒也不算意外。
如今的年轻人,好像时间和金钱永远不够用。看不够的世界,修不完的图,耗不尽的精力,熬不完的夜,尝不遍的美食,减不完的肥。而义工群里的年轻人让我很好奇,一时热情参加一两次活动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他们和我身边一到下班就开启声色犬马模式、一刷抖音就忘了时间的追求享乐物质至上的年轻人不同,他们看起来恬静、充盈、坦然。
一位女孩,二十出头年纪,在一家商场做客服。我几乎每次活动都遇见她,而她并不是每次都见得到我。她不太说话,去敬老院时总在厨房里洗菜、切菜,大冬天的下冷水也没见皱过眉。 她结对资助了两个初中生,每年差不多要小一万,开学看望时除了带去新衣服,还有满编织袋的书。这孩子圆脸庞,黑葡萄般的眼睛,指甲干干净净。我对一双修剪干净、没有任何装饰痕迹的手总是难抑好感,想着她在那么富丽的地方上班,真是难得的质朴无华。
一位生意人,远没到油腻的年纪,爱穿中式对襟衫圆口布鞋,清气满身,让人不忍将资本的原罪与之联系。他会在厨房与我们一起摘菜,老人屋里的电器维修、桌椅加固是他的事儿,陪特殊学校的孩子打球,阳光下满是汗水的笑脸同样无邪。
一对小夫妻,在活动中相识、相恋、好合,做事情搭把手,比着肩,没见他们忙自拍秀与众不同的恩爱,倒是群里的摄影师傅不忘拍下那一双默契的身影。他们不出挑,不亮丽,男的憨厚,女的朴素,没有人会否认这是最高贵的爱情。近几次活动只男生一个人来,女孩要当妈妈了,祝福他们!
还认识一位特别执着于此的人,他所从事的公益活动更专业,几年前放弃信息工程师工作,全职致力于女童保护项目。月薪只有两千多元,孩子还在吃奶粉,我问他妻子会有微词吗?他苦笑,说自己是“许三多”,可还是要做,心里有执念,不做和失了魂一样。
我明白了,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他们潮吗?外表远离时尚,甚至稍显土气,但的确又不走寻常路,摒弃世俗无比超脱。我看那些所谓新潮的、所谓高雅的,真没几个有这般洒脱这般淡定,这般清楚地知道自己追寻什么并为之努力不懈。
他们必定受到不断的误解和质疑,依然特立独行。他们也许富有,也许贫穷,但都有一颗同理的心,愿意付出与分担,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安全,而不是“见着比自己差劲和痛苦的人,老怀大慰之余给一些奖赏”。
诗人屈原自小心怀悲悯,饥荒之年将自家大米灌进石缝,让灾民自取填饥。父亲启发他,一家的粮食救不了多少人,长大为官把国家治理好,百姓们就都有饭吃了。遂勤奋治学,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由小善转为大善。
看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一大爷提议院里人口少的几家都去寡妇秦淮茹家过年,大家多带肉和面,让她们一家五口结结实实吃顿饺子,剩余的肉菜正可留下,够孩子们补补油水的。
十几年前,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举办慈善晚宴,邀请美国的各界名流和企业家,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小女孩露西在奶奶的陪同下来到庄园,想将储蓄罐里的钱捐给非洲小朋友,因为没有邀请函而不得入。露西说了一句话,被一位老人听到,动容,将她带入会场。
那位老人叫巴菲特,当晚捐了300万美元,比尔盖茨捐款800万美元,小露西如愿捐出了她的全部储蓄:30美元零25美分,赢得了全场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
露西说的那句话是:“慈善不是钱,是心。”
千百年,普天下,有些潮流始终没变,它们通往心灵。
网友评论
朴实、自然,没有豪言壮语,却能打动人,缘由是小绾的爱心和善举,这是我们难得一见的“潮”!
赞👍!
知道何为所求,以善为念,并为之坚持。王阳明说:吾之一生,不过求从善之心真切。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篇是命题作文,特不对路,权且交差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