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1、
袁晓冬和郭雷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一同进入当地一家有名的化肥厂。
作为新入职的员工,他们一同出去学习,一起学习工艺和操作。
在郭雷的心里觉得工作嘛,只是为了每个月把工资完全拿到手而已,对待需要学习的工艺流程,设备原理,连锁控制,也只是寻求一个大概罢了,面对每次的领导考察,也只是突击准备一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低空飞过合格线,用郭雷自己的话说:“我对工作的要求就是不求能挣多少钱,只要求挣得钱够自己花变好,工作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与郭雷一起进厂的袁晓冬则是另一种状态,由于他家的长辈也是干这一行出身的,从小在叔叔耳濡目染的影响之下,对待这一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外学习时,袁晓冬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并在流程图上标注好,在实习单位和师傅一起出去干活时,师傅所做的动作记录下来,不懂的地方趁师傅闲下来的时候,立马去请教问清楚自己不懂步骤是为了什么?在袁晓冬的心理,时刻想的事我如何把这做的最好,怎么在我这里尽量不出现一点问题。
几年过去了,郭雷还是依旧在当初的工作做着重复的工作,而袁晓冬已然到了技术部从事技术工作。面对同样的工作,郭雷的工作驱动力是源于工作的外部刺激,源于工作本身所能够提供物质条件,所以他只求工作,把每个月应得的收入拿到手就好,所以他对工作就是得过且过,所以一直干着当时的工作。而袁晓冬对待工作是以本身为内部驱动力,所以他下的功夫很深,随着他付出的增多,所获的的乐趣就越多,结果也就越好。
2、
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一群工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热火朝天的工作着。一辆火车缓缓地开过来,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被打开了,一位男士向工人们挥着手,叫到:“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工人的负责人答到:“是我,吉姆,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原来这位客人竟然是铁路总裁吉姆·墨菲,他和大卫愉快的攀谈了起来,他们攀谈了很久。
吉姆走后,大卫的下属问大卫,为什么你们一开始同一天为铁路工作,为什么人家已经当上了总裁,而你还在烈日下工作。大卫笑笑:“在二十多年前,我还在为每天的工资而工作时,吉姆已然是为工作本身而工作了。”
大卫和吉姆在最初的时候同样为修铁路的工人,但是大卫的工作驱动力为每日的外部酬薪,每日只求把工作完成拿到应得的酬薪,而对于吉姆来说,他的工作驱动力来源于修铁路这件事,做好这件事可以带来怎样的便利,以及每精进一点,对自己都是一种激励的满足,所以对于修铁路这件事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你对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同,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同的。
3、
我之前在新媒体公司供职的同事小佳和若心,她们同为新媒体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网百家号,企鹅号上发布文章,公司每天的要求是每天发布十篇文章,点击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奖励。
公司要求每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所要求的量的文章,每周二就可以得到几百块的奖金。小佳为了拿到奖金,甚至每天十二三篇的往外发,但是每篇都是随便凑凑,然后整合一下就往外发,导致每篇文章都很水,没有一点深度可言。几个月过去后,小佳文章的点击量便是少的可怜,只能拿着每个月基础的两千多块。
而若心因为本身对于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工作之初,除了一些套路外,更加注重文章的逻辑性,如何去写,才能更具有逻辑性。如何举证,才能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以及那些点击量高的文章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运用何种结构。所以在刚开始,若心每天发布的文章量并不是很多,点击量也就刚刚达到公司的考核标准,但是,突然在几个月后的一天,若心所写的文章,突然点击量呈爆发式的增长,自此之后,若心所写的文章,点击量都是全公司最高的,每周的奖金也是全公司最高的。
小佳和若心所做的工作并无半分差别,但是小佳努力地多写为的是每周可以多拿奖金,而若心是以写作本身为驱动,琢磨点击量高的文章,长期的积淀,造成后来爆发式的增长。
在心理学上,当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背后的原因是由不同的动机决定的。而这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又称为内酬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引起的,并不需要外部条件的参与。外部动机又称为外酬动机,由活动本身或外部刺激而完成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动机不同,最后造成的结果便大不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