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这本书稿拿在手上有一种重重的感觉,这不仅因为它的物质质量,更因其精神质量。这是六七十位老师向霍懋征老师学习的心得结晶。
2003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把“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列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东北师大附小南校是首批参加该课题研究的学校之一,他们从组团参加第一届“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年会到今年承办第二届年会,把该课题研究步步引向深入。特别是学校今年开展的首届“霍懋征杯”教学创新设计大赛,把课题研究同课改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成果显著,形势喜人,《高效课堂》的出版就是一个佐证。
附小的领导如此重视、精心组织这一课题研究,可谓具有远见卓识。霍懋征,这是一位把自己青春年华、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小学教育事业并取得极大成功的人民教育家。她一生都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着、忙碌着。她生前曾多次莅临长春讲学、送课。长春市年长一些的教师都目睹过她上课的风采。提起她的名字,大家感到骄傲,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激发力量,是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我是东北师范大学1962年的毕业生。踏上讲台不久就知道了霍懋征老师的盛名。因为她是1956年中国评出的第一批特级教师之一。从那时起,心中一直期待能有一天拜见这位智者,这个心愿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实现。1979年9月,中国教育工会在北戴河召开全国23省、市、自治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省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是东北师大附中的班主任沈帼英。我是会议特邀的三名代表之一。另两位是温寒江(时任北京八中校长)、向平(时任上海向明中学校长)。我当时是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霍懋征老师是北京市的代表。这次会议是我国教育界少有的一次盛会。会议结束时,全体代表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受副总理王震等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会议共开了7天多,我有幸向霍懋征老师请教,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后来我还多次带实验中学的老师去听霍老师的观摩课,当面请教。2005年5月,“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第二届年会在长春市东北师大二附小召开,我又有幸参加作一些筹备工作,进一步学习这位口碑极好的教育家的思想。霍老师是一位极富创造精神的新时代教育家,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很多,很多。但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她的“三真”。
一是真爱。对教师职业的真爱,对祖国“花朵”的真爱。她大学毕业一头扎进小学,“历尽艰难曾不悔”,“无怨无尤吞折齿”;取得功名,蜚声中外,还是甘当园丁,许身孺子,一生从没有离开过学生和课堂,即使她已担任许多社会职务,身居高位,仍然全身心地经营着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何等地爱岗敬业!
她发自内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聪明伶俐的,淘气顽皮的,身心有障碍的……她一律用爱架起与之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她把文化知识输送到孩子们的脑海里;把为学、做人的道理输送到孩子们的心坎上。她始终认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她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没有一次跟学生发火动怒,没有让一个孩子掉队!
二是真功。做教师的真功夫。霍懋征老师每次来东北师大附小讲课,人们都闻风而至,把教室挤得满满的。记得她第三次来长春送课,讲的是《陶罐和铁罐》。下课后,人们从教室里走出来时,情绪都异常兴奋。有的说:“听霍老师的课真是一种艺术享受。”有的说:“霍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课堂上那亲切的对话、自然的交流、及时的鼓励,师生之间那么和谐民主,真了不起。”有的甚至困惑不解:“她昨天才来长春,怎么就能叫出那么多学生的名字?”
如果使用现在的新名词来评价那课堂,真是充满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气氛和探究问题的精神。座谈时,有人向霍老讨教上好课的经验。她说:要备好课。虽然课文我教过很多遍了,但每教一次都要重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备好课再去上课,这是我的信条。人们从她简短、朴实的话语中悟出了一代名师锐进不懈的追求,看到了她成功攀登顶峰的脚印。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需转变角色,这并不意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也不意味教师不需要练什么教学基本功了。恰恰相反,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国家的哪一次课程改革,都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要加强的。只是加强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教师的基本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但绝不是降低和放松要求。衷心祝愿每一位想成为名师的同志都能像霍老师那样,勤奋为师,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底。
三是真实。为人、为学的真诚实在。霍老师功名卓著,却平易近人。她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薄一波副总理称其为“一代师表”。她的教育思想和先进事迹受到历届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她也身居高位,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行常委等要职,但她始终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脚踏实地地上课、思考,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奔走呼号!
霍老师一向思维敏锐、观念超前,却从不追风逐浪。我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域外各种教育理论和思潮不断涌入;国内的一些学派隔几年也会起个高调,其中不乏这个“法”,那个“法”的,试图给出一个灵丹妙方。不少人闻风响应,有的甚至用“脱胎换骨”的决心与之附和。霍老师却能静下心来,苦心思考,坚持实践,陈年累月,披沙淘金,终于得出为师之道,育人之理。这“道”和“理”是“本土文化”的,在理论上能叫得响,在实践中能碰硬,站得住,行得通。也正是像霍懋征老师这样的一些“本土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培育人们的教育意识,唤醒并促进人们反思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理性自觉,实打实地改进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我们深信,通过深入开展“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霍老师的教育思想会更加深入人心,更加绽放光彩;也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霍懋征老师这样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又独具特色的优秀人民教师!
《高效课堂》是对霍老师提出的“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十六字教改方针的一个实际回应。我先睹为快,借题发挥,滥以为序。
宋正友
2005年5月于长春明珠寓所
网友评论
我是一个普通农村乡村教师,对外界知之甚少,看到您的关注,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才知道您是大师,是我们的前辈。希望能向您学习,做一个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的人民教师。
宋老师的关注,让我受宠若惊了。谢谢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