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作者: 京乘随想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1:45 被阅读28次

关键词:跨界

谷歌方法论第4周回信

吴军问:

在我讲述的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方面,你有什么思考和体会?

对于“超越免费”,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给我留言。

本周回信主题是: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欢迎给我回信,分享你的思考。


2017.12.22 我的回信:

吴军老师,您好!

        本周谈超越免费,让我们回顾一下:市场中的供给一方,若越低价则越有竞争力,最终直至免费。然而,免费不总是管用,因为稀缺性消失,盈利模式就不存在了。正如目前在地球上无法卖空气一样,你没办法将不稀缺的东西卖给别人。因此要超越免费,就是要有稀缺性。

        超越免费有六个办法,而在我看来,其实是『稀缺+五个维度』。时效性,即在时间上的稀缺;个性化,是空间上的独特。可用性,即资源利用的能力;可靠性,代表信任资本的累积;而数据黏性,是善用数据的护城河。五个维度,总结为『稀缺』的技术壁垒, 那么该如何增加稀缺性?最好的办法是跨界。但,跨界不是简单找两个领域做事,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以下,我想从跨界的例子,谈到具体如何跨界。

        让我们先来看个例子:漫画家亚当斯。他画漫画《呆伯特系列》,在65个国家、以25种语言,有超过2000家报纸转载,他的漫画特别好看吗?他的笑话特别好笑吗?都不是,但这两者都赢过75%的人,就是稀缺人才。想出类拔萃,如果技能到不了世界最好,则要有两项技能倚靠。不过,跨界往往不是最初的目的,而是结果。让我们回顾四种跨界的例子。

        跨界需要积累。华盛顿将军在作战上的成功,源自厚实的数学基础,那对他绘制和使用地图指挥很有帮助。那时不仅没有GPS,甚至连地图都没有,但是他靠着土地勘测员的经验,居然穿过荒野和森林,走了上千公里到俄亥俄州,完成第一项任务。华盛顿其实代表美国国父们的跨界(包括杰斐逊和富兰克林),他们有项技能,而虽然没有在这个技能之上取得成就,却利用它在其他领域,到达别人所做不到的境界。

        跨界常因契机。摩尔斯本来是个画家,但因妻子去世的消息太慢才传到他那,而错过下葬的时候,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此后他致力做出实用的电报机、发明为世人所知的摩尔斯密码。除此之外,发明电话的贝尔,原本研究声学的他,因为家族中有不少聋哑人士,而致力研发改良电话。

        跨界得有贵人。原本是画家的富尔顿,因为瓦特和利文斯顿,才能发明蒸汽船、成为商人,甚至当上纽约州长;原本是啤酒商的焦耳,尽管发现能量守恒的结论,仍是因为物理学家开尔文爵士和他合作,才被专业学术圈接受、声名远播。Tesla汽车创始人,其实是电机工程师艾伯哈德,但如果没有马斯克,电动车也不会从实验室变成产品。

        跨界出自全才。近则有冯‧诺伊曼,远则有牛顿,因为他们在基础学科的知识体系极为雄厚,以至于能够在各方面有作为,自然容易跨界成功。当然,这样的全才非常少见。

        增加稀缺,要能跨界。然而跨界并非主要目的,仅仅是结果;为了跨界而跨界,常常会踩错步、顾此失彼。成功的跨界有四个特点:原有积累、专业知识、隐含天赋、思想开放。如果说原来的工作都没做好,一心想着跨界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而像是摩尔斯和富尔顿,虽然从画家跨足到科学家、发明家,他们也是有扎时的专业知识和系统学习,不是像民间“科学家”随便胡来。另外,能够跨界的人,其实往往是思想开放、对跨界领域充满热情,同时还可能隐含天赋,只是尚未被发掘。


        更进一步说,跨界要能成功,也有四项诀窍:

1. 成功的跨界常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从毕达哥拉斯到苹果的产品,古往今来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2. 高势能到低势能容易成功。物理学家,跨界到生物医学较容易;数学家,往往占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多数。换句话说,越早时学点比较难的基础学科,会受益更久。

3. 跨界的准备要有系统性知识。想要跨到另一个领域,不是去走旁门左道,而是系统性学习,看上去虽然比较慢,但笨方法总是比较管用。

4. 想跨界得耐得住寂寞。焦耳前几篇论文没被主流学术圈接受,因为他只是啤酒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不被学界重视,因为他只是个牧师。因为跨界的关系,对原本领域的人来说是个冲击,要能被接受,需要时间。


从围棋中观世界,谈两眼论

         喻颖正用围棋观世界,写《两眼论》,他说: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三只眼才能更自由。只有一项技能,要免费做实习生;有了两项技能,稀缺人才谈薪酬;而有三项技能以上,你终将成为自由的技艺人,受市场追捧、受世人景仰。

        与其说这篇是回信,不如说是我利用一周的时间,复习过去的知识,结合《超越免费》的主题,论增加稀缺性的方法,归结四种例子、四个特点及四项诀窍,浅析跨界。学而时时复习,不亦悦乎?

祝 冬安

才田京乘

2017年12月22日

后记:

本文参照资料,包含谷歌方法论《013|超越免费(上)》、硅谷来信的《278-279|跨界浅析》,以及罗辑思维《第264-265|两眼论上、下》。以上资料,供您参考。

相关文章

  •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稀缺,是经济学里最坚如磐石的一个基础,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个重大约束。那么什么是稀缺呢?从字面意义上来理...

  •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吴军老师在这一周讲到,不断出现的免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究其产生原因是由于竞争和过剩,而这也是我们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

  •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吴老师好, 这三期关于“超越免费”的来信主要讲了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六个维度:稀缺性、时效性、个人化、可用...

  •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这是硅谷来信这周回信的命题,虽然没能赶上回信时间,但内心还是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一提到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让我想...

  •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关键词:跨界 谷歌方法论第4周回信 吴军问:在我讲述的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方面,你有什么思考和体会?对于“超越免费...

  • 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公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这些环节叠加在最后的产品上,形成了整体的客户价值。组织可以从整体价值分拆出...

  • 周末互动: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概念:价值链条。从价值链条分析提升自身的稀缺性。把总体价值分拆细化为各个环节,特别是...

  • 如何增加你的稀缺性

    作为一个吃货,请允许我用两个吃货的例子来开始今天的话题。小时候我和弟弟特别喜欢吃一款葡萄干面包,尤其是里面的葡萄干...

  • 20170209 稀缺性

    稀缺性的概念老早就懂,针对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清楚,困扰我的就两点∶如何评估自己的稀缺性,如何将稀缺性不断变现。...

  • 如何在职场中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经济学里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多样且无限的需求而言,社会资源总量有限,而需求无限。 在群体中,每个人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k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