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好,
这三期关于“超越免费”的来信主要讲了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六个维度:稀缺性、时效性、个人化、可用性、可靠性、数据黏性。
这让我想起了kk在“必然”的流动”一章中,指出无法复制的东西才更有价值,并给出了八种方式: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这与老师所讲异曲同工。
老师讲的六个维度,我认为后面五种其实也是稀缺性的体现。所谓物以稀为贵,由于商品的稀缺才导致人们的选择差异和歧视,才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
商品价值体现在稀缺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价值何尝不是由稀缺决定的。对于人来讲,稀缺的对立面就是平庸。增加自己的稀缺性,就是提高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要彻底承认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如果和他们在同一赛道上赛跑,想要始终处于前列不可能,尤其随着年龄增加体力心力下降,后加人的年轻人增多,终究会被赶超。
然后,承认自己不是超人,精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只能在某一个领域可能做的突出和优秀。完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完全接纳这个世界和他人,戒掉最大的恶习:抱怨,它是让你逃避现实、放弃努力和固步自封的不二法则。
最后,对未来充满敬畏,你现在所思所想的任何事和判断都是不确定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事情,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不要被自己的想法绑架,敞开心胸、放下自我、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去应对下一分一秒。
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增加自己稀缺性。
1,不从众、做自己。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坚定走自己的路,不要和别人跑在一个赛道上。记得罗胖老师说过“狼牙棒”理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金字塔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根狼刺而冒出来。
2,站的高,看得远。试想五年十年后的发展趋势,提前准备和行动。这关键是要有不一般的见识和视野,能结合自己特点和将来趋势,洞察未来中属于自己的机会。具体来讲跟随得到的各位大咖老师修炼见识和眼光,阅读相关优秀书籍提高认知。
3,跨学科多领域学习。像老师之前所讲,在多个领域做到前20%,在一个人身上就会形成巨大的优势。我是做软件开发的,同时在学习心理学,这两方面结合是否可以形成独特的稀缺性。看到中兴欧某撇下妻儿老小轻生的新闻就痛心不已,这都是可以避免的。
4,At the speed of ideas。这是之前ALU的口号:心至·行至。现在突然觉得很有感觉,可能年近不惑的我,看到新入职的年轻人,有种职业危机和焦虑感。时间紧迫,想做什么就要去做,制定计划,踏实执行下去。
尤瓦尔·赫拉利说:“在16岁时一切都在变化,身体、思想、人际关系,不断更新自己,到了40岁,大部分人会拒绝变化,想要稳定。但21世纪没有稳定这回事。如果你想要有稳定的身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价值观,你就落伍了。”
人性是非常矛盾的,既期望稳定、安全的环境,好奇的天性又追逐新鲜和不同的刺激。如果按照本性发展,绝大部分人生都会高度雷同,而要做到稀缺就是要对抗人性中留恋舒适区的惰性和追求稳定的惯性。未来已来,精彩不容错过!
祝好
立身行己
春华秋实
一位终身成长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