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原文是:“老僧三十年前还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经过老师指点,有了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今得了一个休歇之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最近在做产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这三种境界也可以被适用在产品设计中。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一境界自然属于刚刚入行做产品设计的人。由于经验上的不足和产品理论上的欠缺,设计一个产品和功能时,新人产品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看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是怎么做的,然后模仿甚至抄一个。至多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做一些小的修改和调整。如果你问新人产品为什么这么做的话?多数的时候,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别人也是这样做的,用起来挺好”、“这样做就能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啊”,如果你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么做?对方可能也会说出一些原因,但其考虑的因素往往会局限于功能或产品本身。这一境界的典型特点是:你一说某个功能点,对方马上会具体到细节,具体到如何实现。如果用一词来形容这个阶段的产品人,就是模仿。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一境界多数时候属于入行一段时间有较多产品设计经历的人。由于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成功失败不限)和产品理论的提升,他们在设计产品或某个功能时,会考虑到更多层面的因素。比如:目标用户、产品定位、设计目的、技术实现难度、公司资源限制……这一重境界的产品设计人员已经能够透过一个功能或一个产品来看到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能够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然后进行设计。这一境界的典型特点是:你一说某个功能点,立马能够从各个层面来证实这个功能是否适合产品,在当前情况下能否实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的产品人,就是解构。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达这一境界的话,多数是有过较多产品经验同时有深入思考习惯和结果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产品观。他们在设计某个产品或功能时,能够在多方面多层面考虑的前提下,洞察最根本的需求或人性,从多种需求、多种因素中摘取最最重要或必要的需求和因素来进行设计,从而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案。这一境界的特点是,你一说某个功能点,立马就会问“满足什么需求?”“真有这个需求吗?”“如果有,这个需求有多重要?”“是当前一定要做的吗?”“可不可以不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的产品人,就是抉择。
其实,说到最后,根本还是在于对于需求的理解。小产品做功能,大产品做需求。
对于同样一个产品,第一重境界的产品人往往谈论交互、美观、流程居多。第二重境界的产品人往往谈论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满足的需求等居多。第三重境界的产品往往谈论为什么选择了现在的形态,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形态,其产品模式是什么?
我的文章也会在微信公众号中更新,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iamyueshanqiu”来订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