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媒体中走出的创业者、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去世后,他的妻子写了一篇忆亡夫的文章《一个人,和他的爱》,刷爆了媒体人的朋友圈。张锐从报纸到网站再到移动互联网,在报纸时他执着于新闻人的铁剑道义;开发网易公开课公开课时,他希望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让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创建春雨医生他希望以移动互联网力量改变中国医疗难问题。
有情怀的创业者大抵如此,总想促进社会进步、完善和健全体制,这也是很多媒体人或曾经的媒体人的“通病”。
如果你朋友圈里有个媒体人,一定会发现他的几个常用高频词:情怀、初心、在路上、内容为王、铁肩担道义……
初入媒体圈时,同学问我:你一师范毕业的理科生,好好的老师不去当为什么偏要当记者。记得当时回答她,这个行业见人见事,能让人更快成长。
现在很多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以读书、写作的方式来促进自己成长。这并不算错,但比读书、写作更重要的事情是见人见事、做人做事。见人见事、做人做事带给人的改变和成长,比读书写作效率高太多倍。毕业后选择投身媒体行业,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2、
媒体人的情怀、初心是什么?其实只是一个职业很普通但却总让人沉溺无法自拔的职业理想。
记者写了一篇贫困孩子上学难的稿子,学校很快给孩子免除学杂费、民政部门也审核后批给孩子家里低保户名额、一大批爱心人士给孩子捐钱捐衣物,那个时刻心中涌起的难以名状的成就感。
当记者写一篇英语八级考试撞车省委选调生考试,让省考试办修改考试时间,为一大堆考生创造了一个机会的时候。
这不同于赚了多少钱、不同于拿到多少融资,以至于很多离开媒体圈的人依然能对这个职业念念不忘。
写了一个寻找被拐卖儿子的父亲十多年跨越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满中国寻找儿子,又有大批同行报道。后来,著名导演彭三源跟着这位父亲生活了几天,一直聊、一直观察,根据他的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有了后来刘德华和井柏然出演的那部亲情催泪寻子大片《失孤》。电影首映当天,一家电影院邀请了一大批媒体记者与那位父亲一同观看,电影很感人很催泪。但比电影更催泪和揪心的是,那位父亲从始至终不断滴落的泪水。时隔十多年,依然让当事人痛哭失声的事情大概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
难以描述的职业情感,这大概是很多传统媒体人虽然抱怨转型期间福利缩水大,但依然能坚守的原因。
3、
与张锐一样,离职创业的媒体人也多忘不了当初的那份情怀。一路默念着“不忘初心”,一边创业期望能改变社会。最近被说烂了的出走创业的老媒体人如:逻辑思维罗振宇、樊登读书会樊登、吴晓波频道的吴晓波,用媒体人执着于内容、专长于内容的优势,情怀创业,开创出多个内容创业的品牌。
不久前,一位熟识的《都市快报》媒体同仁,上交了记者证,辞职创业。他曾是全国十大公益记者之一,创业合伙人是他提前离职的前领导。就是这位领导,拒绝了娃哈哈年薪优渥的工作,选择创业,目前养老自媒体号已经基本完成布局,占据了自媒体行业内布局稀缺的一块蓝海。
几年前,同城媒体一位十多年的记者被挖到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后来,这家房产公司出了自己的社区报、筹备出智能社区APP抢占同城零售……想法很多、初始行动也很好,但几天前他离职了,重新回到媒体行业。其实他只要按部就班完成企业宣传就好了,非常轻松又清闲,但总有大量想法想付诸行动,无奈领导层不配人、资金不到位,只能伤心离职。大部分离职不过是伤了心或者伤了薪,他是伤了心。
媒体内大约专门塑造这这样的人群,就像他们常常自嘲“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中南海的心”,即使走出媒体,依然改不了的职业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