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赵丽颖受邀成为Dior新的品牌大使。
在一条广告视频中,赵丽颖、刘嘉玲和杨颖说了同一句英文”And you? What would you do for love?” 视频一出,就因为赵丽颖的发音不是那么标准,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对赵丽颖的谩骂:
广告仅仅放出几天,由于迫于压力,迪奥匆匆删去视频中赵丽颖的片段。
我个人觉得,她的发音已经比大多数中国人好多了。而且看得出,是练习过很久的。其他两位女明星,语调上更胜一筹。毕竟,在香港生活过的杨颖和刘嘉玲,说英语的机会更多一些。
言归正传,今天聊聊出身和努力这件事。
在键盘侠的世界观里,出身农村,学历仅仅为技校的的赵丽颖可以成为一名一线演员,但绝不能称为迪奥的大使。因为迪奥代表着优雅与高贵,而赵丽颖的出身“注定”她这辈子都与时尚无缘。时隔多年,她最流行表情包依然是“我为你承包了这片鱼塘”。
也许,更宿命论的表达是:与那些生在书香门第、精通各种才艺、科班出身的女孩比起来,赵丽颖从一出生就输了。
众人无法容忍曾经与自己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落后于自己的人,如今已将自己甩在千里之外。所以他们拼命把“农村”、“土”和“没文化”等标签往赵丽颖身上贴,仿佛这样就能将她拽回她“本该”属于的群体。
现在,出身不好却获得成功的新闻似乎已经失去了读者的赞赏,“高出身配高成就,低出身配低成就”才是读者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而大多数人大概已经忘了,那个高喊着“我的未来不是梦”、“奋斗就是生活”的年代,才刚刚过去十数年而已。
面对社会财富和资源的两极化,和媒体整天叫嚷着的阶层固化,我们貌似无能为力。但若有一日出现“奋斗两极化”,那就值得深思了。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部BBC的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一拍就是50年。
这个跨越半个世纪的纪录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其中,富人的孩子到老还是富人,穷人家的孩子到老还是穷人。只有一个例外:尼克来自穷苦家庭,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完成了阶层跨越。
面对北上广深惊人的房价,年轻人的无力感愈发严重。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一个低欲望时代?有人问,“就算我努力读书、努力拼搏,最后还是拼不过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我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网友戏称我国鸡汤届前三强的杨澜老师,有句话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我们的努力换来的不止财富和地位,还有内在的品质和素养。在你奋斗的路上,这些东西也许不会立刻奏效,但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家庭、甚至下一代。
虽然你出身贫寒,但你却能通过学习看到不一样的人生可能。虽然你童年不幸,但你可以心智成长改变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有些人的确生来就可以登高望远,而有些人必须自己从山脚一步一步攀登至顶峰。出生在罗马又怎么样?你一路走到罗马,看到的都是属于你自己最珍贵的风景。
在这个世界上,你也许可以嘲笑一个出身不好的人,但绝没有资格嘲笑一个竭尽全力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