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有些人大脑飞速运转,工作干千脆脆,成果是别人的好几倍。他们的特长是虽然行动量很大,但是却看不到他们胡干蛮干。就算是第一次接手的工作,他们也一定是找到重点后再行动。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呢?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通常会在脑海中勾勒所谓的“示意图"。对于“示意图”,有些人会把它落实到画或者地图上,有些人会在脑海中想象,还有些人会写下便笺或用文字记录下来。其形式多种多样,总之他们就是参照这种叫作“示意图”的东西开展工作的。
“示意图”必须要包含“起始地”“行程”“目的地”三项。在“示意图”的空自处还可以记录其他途径的信息。如果当初决定的路行不通,还可以有选择的余地。另外为了对目的地加以考量,还要拓展目的地的范围,这就是“示意图”。
人们常说“决定目标很重要”,但决定目标后如何达到却是未知数。正因为如此,勾勒出通往目标之路的“示意图”才尤为重要。
拿着通往目标的“示意图”,确实可以让人尽快达到目的地,而且会比想象中到的更早。
《10秒钟就行动!》 P60-61 藤由达藏
【I·讲解引导】
工作效率高的人是讲求方法的,他们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示意图”。示意图就好比是一张地图,上面标有“当前地”、“目的地”、从“当前”到“目的”的“路径”,以及一些备选路径等信息。有了这张示意图,要到哪里去,如何做,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与可执行的方法。
有了示意图,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可以保证努力的方向不出偏差;有了示意图,就有了明确的具体事务,可以保证努力都用在了接近目标的事务上而避免陷于当前事务不可自拔。有了示意图,就有了备选方案,在一条路走不通时候,还有其他选择,保证自己的努力都是向着目标的。
示意图的呈现形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可以是图画的形式,可以是地图的形式,也可以从文字记录的方式,甚至只在大脑里出现。这些方式都可以。重要的是,示意图里的“起始地”“行程”“目的地”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只要具体这三个要素,就是一张示意图。而对于备选行程、对于目的地的范围讨论也是建议添加的部分,这样的示意图会更能保证目标的可完成性。
示意图可以用在工作中,可以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在学习中。只要是需要一定的安排与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常规任务,都可以用示意图的方式来规划。示意图可以是自己画给自己,也可以自己画给他人,当然,给他人使用的必须要明确对方的真实状况。
【A1·联系经验】
我记得在两年前,在赋能班上课时候,领拆常常使用学习地图的方式来开头与结尾。学习地图是按照学习目标绘制的,其中包含本次课程的目标,要学哪些内容才能达成这些目标——这些学习内容就是路径,而当前的状态大概是假设的或基于招生目标的了解。有了这张学习地图,每次课程开始前,我都明白我的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是需要学习的。而结尾再走一遍地图能明白,自己通过学习,有没有达到原有的目的。
这个是老师的学习地图帮助学生的例子。
【A2·规划应用】
目标:本周六下午14-17点或晚上20-22点,我与先生,就我们的家庭两大目标制定出两张示意图。
行动:
1、已微信告知先生我的这个计划,他同意了。
2、周六前各自准备自己的想法。
3、周六时,(1)明确目标。先前我们讨论过几次我们的目标,但是对于目标的具体理解,我怀疑我们差异。所以,首先要把目的地明确下来。(2)明确现状。梳理下我们现有的资源,明确我们在哪里,离开目标有多少差距。(3)在差距的基础上,看看我们有哪些解决办法。其中特别强调,有些资源是可以通过寻求帮助来解决。除了常规实现路径,必须制定两条备选路径。(4)讨论完成后,以画图的方式呈现。并将目标贴在卧室床头上。
【文尾吐槽】
1、本文用时50分钟。
2、这是一个解决当前问题的便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