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一早有人加我办公微信,通过后打了个招呼便无下文,于是我主动询问是否有合作需求,对方回复“是的”,然后又没有等到下文。
按照流程引导性说到“那方便介绍一下您这边的情况和合作需求吗?”收到的却是一张貌似两位领导揭牌仪式的照片和一个捐赠申请通道的链接,就再无任何信息。于是...于是我一脸懵......
什么意思?难道暗藏玄机?可看了半天我也没看出这两个内容跟我要问的“公司介绍和需求说明”有什么关系。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再次发消息向对方索要其公司介绍。收到公司介绍后,我终于确定,她之前发我的那个两个东西确实没什么太大关系。
为了提升沟通效率,后面索性就直接主动引导性提问,把需要的信息补全,然而期间又出现了有两次“迷惑时刻”。
一次是她问我们有没有做跟她们一样的业务,我回答说没有,然后她自己又说了句“是的,暂时没有做”。你这不是在问我吗?怎么自问自答上了,属实没搞懂。
还有就是结束的时候,我表示会跟团队同步一下信息,看看是否有合作机会。然后,她又甩给了我一张在深圳的慈善晚宴邀请函,以及她们的一个产品优惠活动的链接,没有任何说明。
我当时突然想到了脱不花讲沟通时说的“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这可真是抓住了“无限”二字的精髓,甭管咋滴,先把自己能发的都一股脑发给对方,然后呢?然后就被拉黑了....
说实话,这场沟通真的搞得自己有点难受。正常我们想借助别人资源进行合作,你是不是得自己主动先把基本情况跟对方说一下啊(你是谁、做什么、找对方什么事),然后再一步步深入交流。好嘛,咱再看看这位:
没有清晰自己在沟通中的角色,也不主动沟通;
没有一套合格的商务合作话术和物料;
自认为自己发的对方全知道,事实真的就是自认为了;
答非所问,缺乏逻辑,你问她的问题很难得到准确对应的回答。
沟通太不顺畅了,比较难受,遇到脾气不好的早删了,隔着屏幕没准还得吐槽两句“就这”“能找到一份工作真不容易”。
针对“例1”的建议:
1. 注意倾听,最好能做到听话听音,针对性的回答;
2. 别自说自话,只顾着自己,一定要换位思考,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
3. 记住沟通的目的,不是一股脑把资料甩给对方就可以了;
4. 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性,否则先别急着沟通;
5. 每一次沟通,尤其商务性质的对外沟通,都要提前做准备和预演。
上面这是外部沟通,再聊聊企业内部职场沟通这事。
例2
不提前沟通,不征询建议,突然就给你安排了一些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然后说些“这事就靠你了”的话,你什么感觉?
一脸懵逼,什么都没搞清楚呢,就被套了任务。而且这事谁都能干,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是比较占时间和精力,怎么就都摘出去了成自己一个人的事了。什么就这事全交给我了?我一旁听,最多算是一个辅助位,突然就成排头兵了。
而且仔细想想,这里面是有风险的。首先你的工作量增加了,其次,这个工作任务做好了主要业绩不属于你,做不好,可能影响你的考核。
职场沟通有问题通常主要原因是:要么情商低,要么能力低,要么老油条故意甩锅推卸。
针对“例2”的建议:
1. 工作要清晰合理的安排,谁、负责什么、时间节点;
2. 要跟相应负责人沟通,听取建议,别自作主张;
3. 换位思考,考虑一下对方的工作量、难度和利益点;
4. 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5. 别卖弄小聪明;都是职场老人,你一张嘴大家就都知道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职场,虽然我们都想简单点,但事实远比我们想的复杂,所以,在职场一定要有一些自己的原则。熊老师在讲职场关系课的时候,提到了三原则,我觉得很核心了。
安全原则:一切行动,都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进步原则:一切行动都要对自我提升有帮助;
收益原则:保证收获和付出相符合,维护自己的利益;
自己虽然也工作近10年,但在职场有时仍旧表现的像个愣头青,经常说错话、办错事,每次都会后悔,要思考很久。但仍旧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不断学习和改变的,职场的路还有很久,沟通必然要不断精进,愿我们的职场之路越走越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