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若《春蚕》的人生
《春蚕》的原作来源于茅盾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说,讲的是一家人养蚕的故事。
老通宝家祖上开始就是养蚕的人家。可是老通宝想不明白的是,家里代代都是勤俭的好小伙子,也不必说非要发了横财,然而这日子却是越过越差了。
媳妇四大娘去年就说要养洋种,老通宝不同意。因为村上人总说,钱都是给洋鬼子们骗了去了。虽则具体是怎么骗去的,老通宝并不理解。但是既然所有人都这么说,老通宝便也认同了这个理。
于是今年四大娘又要说养洋种,老通宝死活不愿意。然而看着日子越过越慌,老通宝也没了法子,到底是养上了。
老通宝对于养蚕的事是极为重视的,所有与养蚕有害的事情都决不可姑息。
就比方说邻里的那个荷花,所有人都说她是个白虎克星。虽然老通宝并不知道事情的全部经过,但是与养蚕有害,他就不乐意。
不过与养蚕有益的所有事,他却都是乐意做的。比方说时不时地拜拜这个神,那个佛的。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这到底有没有什么真的用处。
老通宝终是拼上了一切养大了蚕宝宝。等到蚕宝大了,人却瘦了。但是老通宝一家都是极欢喜的。活了这么久,老通宝统共只见过两次这么好的蚕花。也真是老天有眼!
所以说,他做的这么多真的是都有效用的!
然而只当所有人都想好了卖完了蚕茧之后的好处,那边却传来了消息,说是打仗了,茧厂不开门了……
这真的是世道变了。哪有蚕花越好,日子越差的道理?可是债主们不听,只嚷着还款。
老通宝家也实在没有办法,关起门来自己做丝。
然而这日子,也确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老通宝真的是愈发想不明白了。
《春蚕》的人生只有挣扎
在看《春蚕》的过程中,朕就想到一句话,这样的人生真的是薄若春蚕。
或许茅盾当初在创作《春蚕》的最初,之所以用春蚕,大概也是这样的意喻。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知道春蚕到底是如何养的?
春蚕是一种极不好养活的物种,当然尤其指的是在当时。蚕宝宝娇贵的很,温度一不对了,吃食一不够了,没过多久就容易全死了。
可是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对于蚕宝宝本身来讲都是极为无奈的。它们或许根本不知道为何而生,又如何去生,莫名其妙地就死了。
这种隐喻的背后是不是很像老通宝家这一家人本身?
一家勤勤恳恳的小老百姓,为了生活拼尽了所有力气。就算是自己连续5天不眠不歇,都一定要让蚕宝活下去。就算是那些所谓的迷信,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大的效用,可是他们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图的不仅是心安,也是一份活着的希望。
一家人,天天在生存的边缘拼尽全力地挣扎。可是到头来,在他们完全迷茫的状态下,依旧是被生活判了死刑。
像不像《琅琊榜》里面,私炮房爆炸时,霓凰说的那句话:
“多过一天,多过一天又能怎样呢?”
这部影片里很让朕深有触动的镜头就是众多的蚕宝宝缠绕在一起的时候。
是不是也很像冯小刚《一九四二》里众多的蚂蚱求生的场景?
“蚂蚱吃了庄稼变成了人,人造反就变成了蚂蚱。”
虽然按照隐喻本身的意思来讲,一家人的分崩离析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瓦解。
但是朕突然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这种生下来就只有挣扎求存的人生直接比拟为“春蚕式人生”,那么这种“春蚕式人生”是否真的只剩了挣扎?
联系《末代皇帝》,朕又在想,溥仪的人生实际上也算得上是“春蚕式人生”。虽然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但是说到头也不过一个被时代利用了的木偶娃娃。
如果这么一说,唐后主李煜也成了这种悲催人生的代表人物了。
结合起来的话,这种“春蚕式人生”实际上并不是金钱的多少决定的,而是时代的发展决定的。换句话来说,总有那么一批人注定了要成为时代的悲剧。
所谓“适者生存”,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淘汰了一大批人的。
然而,本着朕对这个世界一向而又莫名的虚伪“希望”,朕总觉着无论在何种状态下,我们都是可以选择其他种的人生的。
然而,朕,或许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过过这种所谓“春蚕式的人生”,或许这种人生真的充满了束缚而不能挣脱?
说到底,我们还是局外人。或许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曾经的悲剧上走过并思索。
尼采说过,当“适者生存”被提出的那一刻,上帝就已经被杀了。失去了上帝的我们除了迷茫还会得到什么?
或许,现在就是解决这个命题的时候。或许,我们还要再等待?
破茧的《春蚕》
在写《春蚕》这篇影评的时候,朕也犹豫了很久。因为真的不知道怎么写。
《春蚕》给朕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部实验片。然后,莫名其妙地朕真的将这篇影评也写成了实验体……
不过总体来说,《春蚕》在中国影史上的地位还是不能抹去的。可能有小伙伴在看《春蚕》的时候,第一个出现的不适就是它的背景乐……
提及一个历史小知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是1927年美国拍摄的《爵士歌王》。中国的大概小伙伴们都了解的,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虽说《春蚕》拍摄的时候已经1933年了,但是说到底还是中国有声片才出来的阶段。所以通篇的西洋交响乐的声音虽然有些躁得慌,但实在还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这部影片还是中国影片当中第一部提及并拍摄了高利贷情节的影片。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春蚕》这部片子还是有些突破了政治格局的味道。
还有这部影片也是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拍摄了雨景的影片,虽然“哗啦啦”的有点像一直晃个不停的铝箔纸……
再有,它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将新文学作品搬上荧幕的影片,第一部运用了散文化纪实风格的影片。
所以,综上所述,它真的是一部在时代前进中的实验片……
不过虽然这部实验片有很多技巧上的缺陷与大胆尝试,但是茅盾、夏衍、程步高等人组成的“群星”式阵容真的也在情节上提出了很多可供我们深思的问题。
就是这样。
文末点赞~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