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眼睛看着窗外,身体随意依靠在座位上,大脑中没有任何想法,我像一个植物人一样,就这么静静地待着。但奇怪的是车上的广播、刷卡的提示声、人员的走动我都能够感知到。
这就是所谓的“放空”时刻。
起初,我总是希望在通勤的路上,思考些什么,比如接下来的工作、今天午餐的选择、昨天电影的情节、下一篇文章的主题等等,但我的大脑始终处于瘫痪状态,自动屏蔽掉了这些信号。
那些思绪像风一样,在我脑海中飘散而过,终于,我决定不再苛求自己,而是选择顺其自然。
我觉得这种“放空”和“发呆”是有区别的,发呆更像是脑海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与想法,虽然人或坐或躺,但大脑是处在消耗中的,有点类似于做白日梦一样。
你会幻想自己中了彩票,然后要在北京三环内买一座房子,要去青海西藏旅行,要辞职回家躺平,想着想着嘴角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当然,你也会幻想自己是某部苦情戏的主角,你和青梅竹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一起,然后又被种种原因隔开,面对深爱的人远走他乡,想象着自己的悲伤、忧郁,眉头会不自觉地皱在一起。
当这些诱人的情节不断涌现时,看似你的身体没有挪动,但你的大脑早已飞出天际,冲向宇宙,非常消耗心神。
而放空则不同,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整个人非常松弛,你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但就是心无杂念,内心一片祥和宁静,就好像是进入了另一种冥想状态。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受到这种“放空”时刻的,但我觉得,人,是需要放空的。
上班路上,放空的大脑可以让你暂时不去思索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你不会记得自己坐在工位上苦熬八个小时的状态,你也会忘掉中午外卖的索然无味,你甚至都想不起来朋友圈中某个朋友的旅行、演唱会。
放空,可以让你以“空杯”的心态去工作。
下班路上的放空,则来得更加及时,你看着撩人的夜色,街上的车水马龙,一天的烦恼一扫而空,你又变成了那个拥有很多奇特想法的年轻人,你想拿起吉他去街头放肆歌唱;你想说走就走,去昆明看海鸥;或者你只是想在太阳落山之前拍一张北京银杏叶落满街头的照片。
放空,可以让你以“空杯”的心态去生活。
这种通勤路上的放空,就像是你和工作之间的“结界”,或者说是一道屏障,一个缓冲地带。所谓的“工作”就堆积在一个圆球里面,进入之前你需要清空大脑,出来之后你需要再次清空大脑,一天过去了,你只会记得,独属于你的爱与自由。
世间的一切美好,始终存在。万物生长,花开花谢。在这些亘古不变的轮回中,有的人被束缚,有的人在寻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