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语在海外
说说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无聊课文

说说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无聊课文

作者: Cn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00:14 被阅读471次

小编先请各位看官原谅这题目,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对外汉语教材。早就想吐槽市场上这类教材中的无聊课文了。今天先说说那些为外国学生在非汉语国(比如美国学生在美国)学习汉语而编写的教材。比如《真棒》、《中文听说读写》、《跟我学汉语》等等

一. 对话课文何时了,无聊知多少

        这些年不断有新的对外汉语教材上市,但是这类教材“同质”化 严重。比如,都分成几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以课文为中心,课文大多数是对话,而且就是稀松平常的对话。如果把某教材的一篇课文跟另一教材中同一主题里的课文对换,除了人物名字不同,其他则毫无违和感。

        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当然有优势,尤其是在强调交流的理念下。但是,对话并非语言交流的唯一形式啊,更何况篇篇是对话,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适当换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体的故事、或者快板、古典诗歌等等,效果反而更好。而且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自己编写成对话,并没有牺牲面对面口头交流的机会。

        当然,最根本的还不是文体单一,而是内容无聊。这些课文如果不是出现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绝对不会有任何出版价值!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这类课文不属于“真实语料”。这和现代的外语教学理念、以及美国外语大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举一个例子,下面的这篇课文出现在某本对外汉语教材中。

医生:你哪里不舒服?

XXX:我鼻塞、喉咙疼,头也晕晕的。

医生:我来量量你的体温。三十九度,你发烧了。

XXX:很严重吗?

医生:不严重,只是感冒。你最好在家休息几天。

XXX:需要打针吗?

医生:不用打针,吃药就行了。

XXX:一天要吃几次药?

医生:一天三次,一次两粒。

XXX:我还应该注意什么?

医生:多喝水,多吃点水果,过几天就好了。

        以上就是课文的全部。这个对话是一个人看病时跟医生的交流,但如果把它作为课文学习,编者可能忘了一个事实:在国外学汉语的学生去看病时,他们的医生一般不说中文,所以学习这样的内容并无实际用途!根据我的这些年的经验,这段对话中最有用的词就是“感冒、发烧、在家休息”,它们被用于在学生不能来上课时给老师发的微信中。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编一个老师和学生关于请病假的对话,何必到医生那里“拐个弯儿”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对看病、租房的话题感兴趣,他们把生活需要化为学习动力。但是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则没有这个动力。

        既然不能学以致用,还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相应的词汇、语法,那我们就得给学生一个除了看病以外的“吸睛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遗憾的是,这篇课文没有做到。类似这样的课文,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味同嚼蜡。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在班上表演这个对话时也提不起兴趣。我还见过一篇介绍中国的现代化医院的课文(不记得出自哪个教材了),虽然不是对话,但是就干巴巴地列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医院如今可以提供的服务,比如B超,X光,CT等等。读此课文真是让人昏昏欲睡,堪比催眠!

二. 抛砖引玉话“解药”

        如何让课文不再无聊呢?我相信办法有很多。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有一句口号:有种、有趣、有料。我觉得治疗无聊课文的解药也是这三个“有”,但要把顺序变变:有趣、有料、有种。

       “有趣”最好理解。“有料”是指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比较吻合美国最近流行的STEAM教学大纲。“有种”跟传宗接代没有关系,字典上的意思是“有气魄,有胆量”,对于课文来说,是指那些“不怕引起争议”的文章。比如《田忌赛马》这样的故事就是有料又有种。故事不仅涉及概率学、博弈论的知识,而且田忌的做法也值得讨论,甚至容易引起争论(田忌是否遵守了规则、什么才是合理规则、中国人有没有“契约精神”、等等)。个人认为这样的争论并非坏事,反而能培养学生运用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

        最容易实现的是“有趣”,在初级教材中就可以,而“有料”和“有种”的课文可能更适合中、高级的教材。今天我就以这个“有趣”为题展开谈谈。仍然以上面那篇课文为例,请看下面这个改编版:

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儿子小明躺在床上。小明说,他鼻塞、喉咙疼、头也晕晕的。爸爸立刻带小明去了医院。医生给小明量了体温,36度,不发烧。医生对小明说:“你可能只是感冒,不用打针,吃点药就行了,这个药一天三次,一次两粒。”可是小明说:“医生,我觉得很不舒服,明天需要在家休息,您给我写个假条吧。”爸爸也说:“是啊,最好在家休息一天。”医生对爸爸说:“他的感冒不严重,多喝水,多吃点水果,过几天就好了。明天可以去上学。”正在这时,小明收到一条微信,是他的中文老师发的,告诉他明天的中文考试改在后天了。小明立刻对医生说:“您说得对,我明天不需要在家休息,可是我后天需要啊。”

        这个改编版和旧版课文相比,没有牺牲旧版的词汇和语法点,也没有添加很多新词和新语法点,然而结尾处的“神转折” 却让学生们觉得课文不再枯燥了、有意思了,他们读到最后时会发出各种笑。学生觉得有意思,就愿意把它改写成对话来表演。说实话,让学生把旧版对话改写成有趣的故事难,因为他们凭空想不出“神转折”式的结尾;但是把改编版改写成一个对话却容易;而且受其启发,还能“添枝加叶”。有的学生就续编新结尾,比如这个微信其实是爸爸让老师发的、想看看小明是不是装病,“让转折更加转折”(引自Papi酱)。

        我以前观摩过一堂中文课,老师在课堂上用TPRS(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教学法,极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编故事。这个改编版其实就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如果翻看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共同点之一就是能引导、启发学生,像是一个隐形的TPRS老师。


        再举一例。下面这篇微型小说是我最近在微信里看到的,稍做了改动:

一位老人发现自己的双脚突然变成紫色,心里不安。儿子看到后立刻请假送他去医院。医生先列出一个清单,让老人去做检查:血液,心电图、脑电图、CT、核磁共振、B超等等。这些检查花了近万元。然后,医生和骨科专家会诊,最终确诊: 袜子掉色。

        这篇小小说让我想起了那篇介绍中国的现代化医院的课文。它里面的词汇也包括了CT、B超等词汇,但却多了一个最后恶作剧式的结尾,变成了小笑话。而且这是地地道道的“真实语料”,作为课文难道不是更好吗?


        举这两个例子,并不是说每篇课文都要有“神转折”式的结尾,而是想说明,让课文变得不再无聊并不难,而且方法众多,但是需要教材的编者们不拘泥守旧,放飞思路、开阔眼界!只要做到这些,我相信在不牺牲教学语言点、知识点的前提下,让教材的课文变得引人入胜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关文章

  • 说说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无聊课文

    小编先请各位看官原谅这题目,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对外汉语教材。早就想吐槽市场上这类教...

  • 如何统计自编教材的生词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由于一些特殊的教学需求,不少学校都选择自编教材。然而在编写过程中,如何统计每篇课文的生词是个问题...

  • 水巽说“移出”

    说说“移出不合逻辑的文言文” 1.“移出教材”,是如何选课文,即教材文本观的反映。语文教育观不同,语文教材观不同,...

  • 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争论之我见(二)

    人们对语文教材真实性的疑问,主要针对的是教材中课文内容的删改以及涉嫌造假的名人故事。 课文内容的删改 由于教材...

  • 任何工作都有其深意

    昨天高级班的口语课,讲的是关于歧视的话题。一般来说对外汉语教材选取的文章三观都比较主流,但是这一课选取的两篇课文的...

  • 对外汉语教材

    出售电子版的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2 发展汉语中级口语1 发展汉语中级口语2 发展汉语高级口语1 发展汉语高级口语2 ...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组合型课文教学的密匙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组合型课文教学的密匙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组合型课文 教学 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组合...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总分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总分关系是汉语表达中的常用关系,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普遍回避使用总分关系进行表达,教材中对于总分关系的讲解...

  • 2019-11-04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温儒敏) 1.选文强调四个标准。 大家比较关注选文,先说说“统编本”语文教材课文数...

  • 张贵栓‖语文主题学习100问(38)

    38、如何理解单元课文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一般安排三到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中,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网友评论

  • 7ebb21d267a6:有意思,有观点。令读者产生共鸣!问题是作者们可能不在一线,也有可能是缺乏幽默感。我会加一些自编的小故事,让课堂生动起来。感谢你的精彩论述!期待你的下一篇美文!
    Cn:给您点赞!自己花时间为学生编小故事、让课堂更生动,您是负责的好老师。真希望作者们能了解一下一线教师的辛苦。

本文标题:说说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无聊课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kg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