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如同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推着每个人向前漂流;高强度的工作相互竞争,更是让人无法喘息。
对于三十五岁上下的的年轻人而言,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各种账单、无法预知的变故等等,如同烈日下的炙烤,让人无处遁形,让他们深陷于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泥潭,彷徨、挣扎、徘徊,难以自拔。
我就曾深陷于焦虑与抑郁的漫长隧道,长达一年多时间。
那段艰难岁月,回忆起来仍令人心有余悸。我向自己工作了12年的单位提交了4次离职申请,虽未获准,但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却如影随形。工作中,我倍感疲惫,自我怀疑如潮水般涌来,自觉无法再为团队贡献丝毫价值。每天回到家,我常常颓然倒于沙发上,爱人和孩子一直在安慰我,面对她们的温柔慰藉,内心却难以泛起波澜。朋友们纷纷致电,他们的安慰也不绝于耳,而我,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只想着如何为自己的困境寻找借口。
那段时间,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除了不想死,其他一切毫无兴趣。
读了《心之力》,我逐渐走出抑郁的阴霾,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认为:立志是激发内在能量的关键。
只有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才能激发出潜藏在心底的巨大力量,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然而,立志并非空谈,而是需要付诸实践的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只不过,被现实打碎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不惧”挫折。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坚持,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困境的黑暗中看到希望和曙光。
更加令我惊喜的是,我们个人的成长与家庭、企业、组织甚至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激发出个体巨大的能量时,我们的家庭、企业、组织甚至整个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并因我们的进步获取更大的进步。
因此,我想以阅读教员《心之力》一文获得的宝贵思想财富撰文,在当代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鼓励年轻人以《心之力》为鉴,勇于立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1.《心之力》是个人成长指南
PART01
心志的力量:撼动山河,移转日月
《心之力》开篇,便震撼人心的强调了心志的重要性。
教员指出,“心之力,可撼山河,可移日月”。这句话不仅是对心志力量的高度概括,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心志,即人的意志、信念和决心,它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个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人有志向,才不孤独,人有志向,才不抑郁。我们之所以抑郁,就是因为我们的志向被压制,自己又没有信心和能力突破。
所以,我们要唤醒自己的志向。所谓志向,就是理想,所谓理想,就是依“理”而“想”,即要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也是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理想,是我们人生的导航仪。真正的美好生活体验,从我们有了理想,才真正开始。
PART02
自信与自强:不屈不挠,勇于挑战
《心之力》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精神。教员鼓励我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挑战自我。这种自信和自强,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当我们相信自己,才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尝试、去探索。而自强则是不断进步的动力。只有当我们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更高的目标。
自信从何而来?自信源于责任与担当!我们有责任,要去担当,我们必然会有自信。自信源于过往成功经验的积累和积极学习探索的精神,当我们故步自封,我们何来自信?
只有我们有了自信,我们才有能量,只有得到自身强大能量的加持,我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否则,能量低,能力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
自强就是百折不挠不服输,永不言弃。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同样展现了这种精神,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PART03
实践与探索:检验真理,勇于创新
教员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心之力》中,教员也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归宿。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才能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实践也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才能发现新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和价值。
2. 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焦虑与抑郁现状
PART01
社会压力:就业难、房价高、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就业难已经成为年轻人普遍面临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激增,但就业市场却并未能同步扩张,这就导致大量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房价的持续攀升更是让我们望而却步,许多人在购房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甚至不得不放弃对婚姻和家庭的憧憬。
职场中的激烈竞争,也让人倍感压力。加班、熬夜、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成为常态,让我们难以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这些社会压力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的期望与责任。在这种重压之下,许多人感到无力与迷茫,逐渐陷入了焦虑与抑郁的漩涡。
PART02
信息过载:社交媒体上的比较与炫耀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扰。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总是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了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这种表面的光鲜亮丽让我们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与追求,我们开始不断地比较自己与他人,试图在各个方面都达到完美。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达到社交媒体上的标准时,便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
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的价值,甚至对自己产生厌恶与憎恨。这种不断的比较与炫耀,不仅加剧了我们的焦虑感,还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PART03
价值迷茫: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的观念相互交织,让我们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感到迷茫与困惑。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种价值迷茫,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担心自己的未来。
我们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却又害怕在探索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这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抑郁之中。
3. 以《心之力》为鉴,走出抑郁,立志前行
PART01
认识自我,明确志向
在《心之力》中,教员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强调,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方向。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忽略了内心的声音。
因此,通过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与不足,是明确个人志向的第一步。
自我反省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记录每日的心情变化、思考自己的行为动机,甚至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平静内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会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明确了志向之后,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员曾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但志向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并将这些大志向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实施。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是对自信的一次积累,也是对志向的一次坚定。
PART02
自信自强,勇于挑战
自信自强,是走出抑郁、迎接挑战的重要武器。
教员的自信与自强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一生,何其波澜壮阔,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困难的挑战。
对于我们而言,培养自信同样重要。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这种自信并非盲目的自大,而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认识和不断努力的积累。
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贡献价值,是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正面的情感体验,会逐渐转化为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
很多人,面对工作,畏畏缩缩,逃避责任,是非常不可取的,长此以往,能力和心力没有得到锻炼,最后工作也丢了。
PART03
实践探索,不断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员一生都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成长。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同时,终身学习理念也是我们当代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这个知识极速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参加培训、阅读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提升,也是对未来的一次准备。
PART04
建立支持网络,寻求帮助
在走出抑郁、立志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家人、朋友与团队支持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识别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当遇到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时,勇于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家人和朋友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而专业人士的帮助,更是我们走出困境、重拾信心的关键。无论是心理咨询师、医生还是其他专业人士,他们都能够为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教员传习社》102120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