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思维课中,讲了四种思维模型。分别是:元认知、成长型思维、结构化思维、系统性思维。
每种思维模型,分别都有不同领域的优势所在。
元认知: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
成长型思维:成长型心智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对应着四个阶段的成长:小白→入门→准高手→高手,四个阶段。
结构化思维:核心在于金字塔原理,自上而下、有层次,能相互穷尽、相互独立。
系统性思维:这个思维难处在于具有非连续性、非线性等特征,而人本身是系统性的,琢磨不透,具有一整套系统性结构。
今天从元认知、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型来谈谈我的感悟。
一、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甚至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讲:
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都是附属因素。(摘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
原来“元认知”这么厉害。
说个,我在一次线下课中听到的一个案例。那是讲课老师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
有一次,手机快要没电了,而充电器在该酒店的5楼。恰好这个时候是课间休息时间,有10分钟,于是他第一反应是回酒店拿充电器,然后再回到课堂,因为有电梯,所有想着时间也够。
于是,他就回去酒店大堂了,到了前台,发现房卡没带在身上,所以进不了房间。于是,他找了前台的服务员,到服务员需要他提供身份证以证明他是住在那个房间的。但是,身份证也不在身上。
前台服务员告知说:要不就等为你办理入住的那一位服务员来,让她亲自和你一起去,也可以。但是,要等10分钟后……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做法。
老师,后来回顾一想:“我这是在做什么?”我没带充电器,应该去解决充电器的问题呀,怎么衍生出这么多待解决的问题,忽然就觉得自己,一开始的“元认知”就错了。而应该去解决拿到充电器的问题,而不是一会儿拿身份证,一会儿又是等待前台服务员等等。其实,问身边借个
听完这个故事,惊起我一身冷汗。( ̄ε(# ̄)╰╮o( ̄皿 ̄///)这是关于元认知的小故事,让我对于它又更进一步了解了 ...(。•ˇ‸ˇ•。) ...
多提升反思能力、提高反思密度等,能慢慢提高“元认知”能力。
第二、成长型思维
这个,第一次是在《终身成长》这本书知道的。作者德韦克教授,提出了“成长型心智”&“固定型心智”。
我把这个,应用在“夸奖孩子”方面。
001、夸孩子有大学问
如何在正确的夸奖下,孩子身心愉快、茁壮成长呢?
曾经学过的育儿类课程中提到,首先要搞清楚对孩子的夸奖是成长型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那如何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呢?
001成长型心智,对于成绩是靠努力得来的,而不是以本身的聪明和“很棒”得来的;(比如,昨天早上孩子起床时因为表扬了他,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我是这样说的:爸爸知道你起床有点困难,那咱们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且你昨天要比前一天做得更好,今天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吗?)
002固定型心智模式
这个最典型的就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等等。(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夸孩子的。之前我也是这样,目前正慢慢改进,也督促爱人一起改进)
——————————————————
在德韦克教授提到的“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中提到了关于正确夸奖方式的几个要点:分别是以下三点
001表扬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孩子的成就与努力有关)
002表扬取得成就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怎样(一同探讨取得结果的过程)
00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确切地说是反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举措)
——————————————————
经过对以上两大思维模型的认识和理解,相信通过后天不断地练习,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