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屠杀结束,不久之后这场人神共愤的罪恶便传遍世界,史称南京大屠杀,。而彼时的北平文艺界,可能尚未嗅到那远在南方的血腥,仍然与东瀛的收藏客户保持着“艺术交流”活动。
南京大屠杀不久之后的三月某天,齐白石府上来了一位叫“一竿先生”的东瀛客户,这个日本人是慕名前来求画的,他想要齐白石为自己画一幅墨竹。
齐白石在此之前,齐白石对于东瀛朋友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众所周知的是,齐白石的“发家”始于二十年代的东瀛画展,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的作品是靠东瀛市场炒起来,他卖画的第一桶金也是源自于日本收藏家的捧场。
所以,在二三十年代期间的齐白石,对于慕名前来求画的东瀛人都是非常客气的,毕竟他们也算是自己的伯乐和金主。齐白石没有拒绝这个叫“一竿先生”的人,他给这个日本人画了一张四尺条的竖幅墨竹图,名为《一竿长龙图》,这幅画被“一竿先生”当成宝贝带回了东瀛。
一竿长龙图七十三年后,这幅《一竿长龙图》回流,以一千三百四十四万的价格在汉秦书画拍卖会上成交。此幅墨竹由于创作时间节点以及背景特殊,备受收藏界和艺术学术界重视,也促成了这幅小小条屏的天价成交,甚至还引发了关于齐白石在当时背景之下画这幅墨竹的创作表达意图之争。
这幅墨竹之所以被称为“一竿长龙”,是因为画上的两段题跋,其右侧题跋:
竿先生之雅意,欲如此画法,因如此报也。
齐白石写明了此画为“一竿先生”求画并提出了墨竹的画法要求,时间是1938年的2月份,左侧则题写了齐白石自作的一首墨竹长龙诗:
雷昨夜响楼角,惊笋萌芽渐有痕。不见半天摇凤尾,须知一竹长龙孙。一竿先生再正。
因此这幅画被命名为“一竿长龙”。
剧照但两段题跋从文意来看,齐白石似乎是对这个日本的“一竿先生”毕恭毕敬而且颇有亲近之意,让很多人气愤,认为齐白石在屠杀惨剧发生不久之后竟然还如此“跪舔”对方,实在没有气节、实在不够文人风骨,这样的画就算再好也应该被当成艺术之耻,不该炒作这种有违气节大义的画作。
那么,齐白石真的是因为对日本人有感恩情怀而罔顾大义、在骇人听闻的屠杀之后还客客气气恭恭敬敬、有求必应、并且不适时宜地画出了这样一幅作品来吗?虽然那时候资讯不如现在快捷,但想必当时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早已震动了京华,齐白石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人神共愤的大事件。
那,为何齐白石还为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一竿长龙”呢,这幅“一竿长龙”墨竹图又有何含义呢?
齐白石艺术界一直认为齐白石是个有傲骨气节的爱国画家,这幅画引发争议之后,有研究齐白石艺术的学者王教授解读后反驳了对齐白石提出的指责,认为这幅画看似“亲近跪舔”的题跋实则暗藏玄机,他并非是向“一竿先生”示好,而是借机讽骂了日本人。
学者解读画中题跋的含义后认为,其中的“雷昨夜响楼角”说明齐白石已经听闻了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如同惊雷让他震惊,“惊笋萌芽渐有痕”是说此事之后国人已经被这个“惊雷”震醒开始同仇敌忾,“不见半天摇凤尾”是说我们稍稍放松点你们就翘起了尾巴想骑到头上来,“须知一竹长龙孙”是说东瀛人在华夏眼中也不过是孙子而已。
三十年代的齐白石另外,画中墨竹只有孤零零的一根如同一杆长矛,也寓意着齐白石内心对东瀛不共戴天之恨。学者认为当时齐白石处境危机,不敢正面拒绝或者硬怼“一竿先生”,只有采用这种看似文雅的诗句来暗骂对方,而对方看不懂其中玄机反而把这幅画当成宝贝。
由此可见齐白石非但没有“跪舔”这个“一竿先生”,反而是借机羞辱了东瀛人一番,而且后来齐白石公开拒卖书画给日本人一事也应证了他是一个有骨气有气节的艺术家。
对此幅“一竿长龙”的解读虽有争议,但更多人坚信的确就如专家解读的含义那样,齐白石是用这样一竿孤竹和看似文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在得知南京大屠杀之后的震怒和对日本人的讽骂,这大概也是为何在日本人前来求画时他为何答应、并画了一幅“一竿长龙”的真正原因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