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后,随后,对这本书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年表 一生进行了一个梳理。
从他的一生,可以窥见美国20世纪20-50年代的社会面貌,以及那个时候美国中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下做为mark。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4172/d1f1ebd57cb93256.jpg)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9.24—1940.12.21
第一阶段
(出生—23岁)
记住,这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1896.9.24—1908
1896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
1899
·作家海明威诞生。
1903
·莱特兄弟乘自制飞机完成人类首次飞行。
1905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
1906
·人类首次将声音通过无线电发送出去,开启广播的时代。
Birth—age12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潦倒的商人,经营家具生意失败后改做肥皂推销员,全家跟随父亲搬到纽约水牛城定居,并投靠母亲娘家维生;母亲麦昆兰家族来自爱尔兰,家境相当富裕,但学养浅薄。小时候的菲茨杰拉德就在这样矛盾的环境中长大。
菲茨杰拉德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异人的天赋和对文学极高的敏锐度。由于双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父母从小就将他送进教会学校就读。母亲更自认提供给了他非常完整且富足的中产阶级教育,为此感到相当自豪,但所谓的“富足”其实包含了过分的溺爱,例如小学时,菲茨杰拉德可以只上半天课,甚至由自己选择上哪半天。
1909—1916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
·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
·人类首次成功拨打越洋无线电话。
age 13—20
父亲遭肥皂公司解雇,全家搬回明尼苏达州。之后,菲茨杰拉德进入圣保罗学院就读,他的第一篇文学创作,一个侦探故事,就是在这时期完成的,并登上当时校内的学生报。后来他因怠慢课业,惨遭学校退学。退学后,菲茨杰拉德继续在新泽西州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完成学业,一九一三年顺利考进普林斯顿大学。
菲茨杰拉德在普林斯顿就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如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和诗人约翰·毕肖普(John Peale Bishop),日后都成为文坛新星。他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包括为三角社撰写音乐喜剧,并从中完成一部小说投稿至Scribner's出版社(之后替他出版第一本小说《人间天堂》(This Side of Paradise)),小说虽被退稿,但获得极高的评价。
1917—1919
1917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宁建立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式诞生。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美国颁布禁酒令。
·美国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兴起反共产主义风潮。
age 21—23
一九一七年,菲茨杰拉德离开学校,以少尉的身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在他从军后很快就结束了,其间他遇见未来的妻子——泽尔达。泽尔达的家族名声显赫,身边不乏等待求爱的贵族绅士,菲茨杰拉德因此对她更加着迷。
大战结束后,菲茨杰拉德进入广告公司工作,为了向泽尔达证明自己有能力维持两人富裕的生活,他靠写短篇小说赚取额外收入,但仍不得泽尔达的信任,一度惨遭解除婚约。
第二阶段
(24—33岁)
我们的人生,没有第二幕。
There are no second acts in American lives.
1920—1922
1920
·爵士乐在美国各地接连兴起,1920—1930年被冠上“爵士年代”的称号。
1922
·白人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在美国公开运作达到最高峰。
·英国广播公司成立。
age 24—26
菲茨杰拉德第一本小说《人间天堂》问世,大受欢迎,不仅让他名利双收,更为他成功挽回泽尔达的心,两人正式结为夫妻。这段婚姻加剧了他高潮起伏的一生。
《人间天堂》出版后,许多杂志社纷纷开始以巨额稿费(最高至四千美金)向他邀稿,为了满足泽尔达夜夜笙歌、举办宴会的奢华生活,他开始替这些杂志社撰写大量流行的短篇小说,并收录于《小姐们与哲学家们》(Flappers and Philosophers)、《爵士时代的故事》(Tales of the Jazz Age)。当时他常自我解嘲,这些为了迎合大众市场所著的通俗作品,除了用来维系两人浮华的婚姻生活,也是在为往后的精心著作换取更多准备时间。一九二一年,两人唯一的女儿出生。
一九二二年,第二本小说《美丽与毁灭》(The Beautiful and Damned)出版。故事描述一对名流夫妇,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糜烂,终致毁灭,可以说是菲茨杰拉德夫妇的真实写照。Scribner's出版社照例于菲茨杰拉德每部长篇小说之后,紧接着出版一本短篇小说集来维系读者,从此奠定菲茨杰拉德为“爵士年代”典型和代言人的身份。
1923—1929
1923
·《时代》杂志创刊。
1925
·世界上第一个电视雏形诞生。
1928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在纽约首映。
1929
·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华尔街股市暴跌,进入全球恐慌的“经济大萧条”。
age 27—33
尽管《人间天堂》非常畅销,菲茨杰拉德其他作品销售却始终平平。一九二二年六月,菲茨杰拉德开始构思《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他对这部作品抱着极大的信心,倾尽心血,深信《了不起的盖茨比》能为他再创事业高峰。他告诉长年和他一起工作的编辑柏金斯(Maxwell Perkins),撰写《了不起的盖茨比》时,他确确实实感觉自己体内有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推动他完成这部小说。
一九二三年,为了节省家中开销并全心投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菲茨杰拉德夫妇搬到法国南部的蔚蓝海岸定居。他们在法国结识许多当地的美国移民,其中以海明威最为著称。但随着菲茨杰拉德集中精力在创作之中,泽尔达也有了新对象——年轻的法国飞行员,泽尔达提出离婚不成,两人的婚姻从此埋下不安的火种。
一九二五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获得当时众名家和媒体一边倒的好评,海明威更夸赞道:“菲茨杰拉德能写出这么好的一部作品,他未来一定能写得更好。”可是销售依然惨淡,让菲茨杰拉德非常失望。
第三阶段
(34—44岁)
在灵魂的漫漫黑夜,每一刻都是凌晨三点钟。
In the real dark night of the soul,
it is always three o'clock in the morning,
day after day.
1930—1936
1930
·全球人口总数增长到20亿。
·电力火车首次在轨道上成功行驶。
1932
·印度国大党被英国判为非法,甘地被捕入狱。
1933
·全球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成立纳粹第一个集中营。
1935
·美国首度开启国内航线服务。
age 34—40
一九三〇年四月,泽尔达精神崩溃,患上精神分裂症。一九三二年,两人一起回国,泽尔达在马里兰州住院治疗,菲茨杰拉德则在郊区租屋继续写作。为了支付妻子的巨额医疗费和女儿的教育费,负债累累的菲茨杰拉德甚至屡次向编辑柏金斯借钱。
另一方面,泽尔达在住院期间,将自己和菲茨杰拉德的婚姻生活写成一部半自传式小说Save Me the Waltz,菲茨杰拉德非常恼怒,认为泽尔达出卖了他。接着于一九三四年出版第四本小说《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故事主角狄克医生爱上一位患有精神病的富家千金,为她牺牲奉献,最后将她的病治好,却惨遭对方抛弃。许多评论家将《夜色温柔》视为菲茨杰拉德糜烂生活的缩影,批评他生活颓废、自视高傲,再加上长年的酗酒问题,间接导致他自身的毁灭。
1937—1940.12.21
1937
·人造纤维尼龙问世。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
·抗生素盘尼西林被发明出来。
1941
·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ge 41—44
菲茨杰拉德与电影专栏作家格拉姆(Sheilah Graham)一见钟情,陷入热恋,格拉姆甚至为他取消婚约。菲茨杰拉德旋即搬进格拉姆位于好莱坞的公寓,同时从事电影编剧。一九三九年,他开始写《最后一个大亨》(The Last Tycoon),故事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电影制片人的爱情故事,影射好莱坞不为人知的幕后秘事,初稿仅完成四分之三,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圣诞节前夕,菲茨杰拉德与格拉姆约会欣赏电影This Thing Called Love结束,低血压造成一阵晕眩,身体略显不适。隔日心脏病发作,过世于格拉姆家中,年仅四十四岁。
直到菲茨杰拉德过世,两人三年短暂的恋情,深深影响了格拉姆一生,一九五九年电影Beloved Infdel即是改编自菲茨杰拉德跟格拉姆的故事而成。
一九四一年,《最后一个大亨》出版。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坛几位文艺评论家发起菲茨杰拉德文学再评价运动,从此建立菲茨杰拉德在文坛上坚如磐石的盛名。
一九四八年,泽尔达在高原医院大火中去世。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4172/6731fdb043c2b700.jpg)
纵观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他描写的都是当时美国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在他的小说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志青年,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些青年充满激情的个人奋斗并没能实现他们梦想中的成功和财富,他们无一不遭受到命运的捉弄,往往在经历了残酷而虚假的现实冲击后,都彻底丧失了自我,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有自传倾向的自我体验式写作。他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细致地描画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风貌,从而真实地再现了“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或是出于他个人对人生的情感体验,或是包含了他自己人生经历中的一部分。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他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思想情感。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出激烈的思想情感冲突。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实际上都是菲茨杰拉德个人自我意识的不同表现。通过他笔下的那些主人公,能感受到菲茨杰拉德对现实的犹豫和惋惜,对个人成功、金钱财富的追求,也能看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赞美,对社会阴暗面以及人性中的邪恶的批判。他对自我、他人以及整个时代、社会的矛盾情感使他总在现实生活和自我理想的中间徘徊。对于战后的全新的繁华时代,菲茨杰拉德力图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且真实地描写他所看到的这个新的时代和在这个新时代中人们的新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善的一面。然而,他也发现了这个新时代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却对此感到无可奈何,只能独自思考和探究。
从小说艺术方面看,菲茨杰拉德擅长叙述故事,作品风格幽默细腻,言语流畅,结构严谨,尤其是人物对话写的自然逼真,富有个性。
菲茨杰拉德为确认和超越浪漫主义所进行的探索是美国文学有代表性的动力,这使他成为一位关键性的文学人物。反映在菲茨杰拉德身上的失败仍然透着悲哀。它构成他的长短篇小说的悲剧核心。
相对于海明威的硬汉风格、简练文笔以及美洲大陆以外的异域情景,福克纳的意识流、复杂写作技巧以及美国南方农村的风情,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更加注重对于自身生活的真实呈现、叙述有意思的故事和美国都市生活的摩登气息。
在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他惯常使用的即是“双重叙事视角”的叙事方式。这里的“双重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人物的叙事视角多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全知视角则传达着菲茨杰拉德自己的声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74172/8954b5be2e5fd703.jpg)
他们的墓碑上镌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结尾:“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