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子的老师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上学期和本学期孩子们拍皮球的成绩。习惯性地去看儿子名字那栏,上学期“53”,本学期“193”,数字被用红笔加粗了,名字前还备注着“会双手交替拍球”。再看看别的孩子,儿子显然是拍的最多的,内心不免有点小小的骄傲,这个小子!
紧接着老师的微信就来了,给了一个大大的“赞”,我连忙道谢,感谢老师的付出。儿子在一旁看着,问我:“妈妈,老师在说什么?”我如实地说:“老师在表扬你,说你拍球很厉害呢。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小家伙并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高兴,而是给我说谁谁拍多少。我问了与他玩的比较好的小朋友拍多少,他居然都能说出来,还能说出来为什么他们拍不好。这一刻,感觉成人多么虚伪,孩子多么纯真。
我说:“儿子,目前你现在是拍得最多的,但是你有好朋友拍得不多,你应该怎么做呢?”儿子想了想,说不知道。我告诉他,你应该去告诉他们如何拍球啊,这样你们就都能拍得多了。儿子认真地回答:“嗯,我知道了。”
2
在孩子还小时,我便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不能亲子共读时,或者在儿子在玩时,我便放音频给他听,让他边玩边听。渐渐地,儿子喜欢上了听故事。进了家门,有事无事总是要求听故事。起初,我都会尽量满足他。
但后来发现,儿子任何时候都要听故事,即使有人在睡觉,有人要看书。于是,我开始给他规定,什么时候可以听,什么时候不可以听。小家伙有时候会抗拒,我便告诉他,你喜欢听故事,但我现在要看书,你听故事会妨碍我看书,你说怎么办?慢慢地,儿子也开始接受我制定的规则了。
3
孩子1岁半左右进入自我敏感期,心理学家将此阶段视作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称生理自我。他们常常以自己的认知、情绪、意愿等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并判断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他们没有也不能意识到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和对待外在的人、事、物。直白地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成人看来很“自我”,一切以“我”为主,甚至要求周围的人都能以“我”为主。
虽然现在放开“二胎”,但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长辈对孩子都无比的宠爱,以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过于自我,不懂得分享。自私自利的孩子到哪里都不会讨人喜欢的。
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敏感期,又要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顾及他人的感受。每个人都要走向社会,学会关心他人,善于与人沟通,将会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备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