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研区的课堂教学比赛在学校举行,连续听了几节课。写下几点思考吧。
一、长文如何短教
本次选的课文是《太空一日》,文章由四个小标题组成,内容非常长,段落也多。而比赛要求是一节课完成,那就涉及到长文短教的问题了。第一要思考是全文教还是截取部分教。这一篇文章是教读课文,而课后练习一的意外的寻找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在全文都有的,所以不能对教材再进行剪裁,应该是全文都教。第二重要的是信息的概括能力。文章写了什么,如何把握文章的最重要信息,对于长文来说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难点。这篇文章还好,可以用意外贯穿了三个小标题。而严谨的话,贯穿了全文。
二、方法与文本如何融合
很多老师都采用了教学生浏览的方法,我很疑惑,学生以前是如何读书的?他们应该有一个基础吧,其实他们平常做的就是浏览吧,既然学生都会了,为什么还要教呢?有一老师,甚至细致到浏览的眼球的运转方式,过于专业的讲述反而让学生不知所措,这样的时间,还不如还给学生去阅读文本呢?阅读能力有强弱,学生有差异,如果一定要进行方法指导的话,因为所有学生都会浏览,还不如让学生讲述一下他的看书独特的方法呢。在学生找到一个答案的时候,问一下,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找到或者如此快找到,这样同伴的经验可能会更好一些。
三、文本细读的角度选择
一篇长文,文本细读的角度很多,可以是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甚至是标点符号。我们老师的取舍就很困难了,就如买丝巾,每一条都很漂亮,我们就会选择恐惧症。面对文本,感觉每一句都值得好好品读,语文老师同样也会选择恐惧症。其实,选择丝巾我们会注重是否适合自已。同样选择句子也应该去思考是否符合本节课的目标,如围绕着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个目标的话,相应地就会去选择能表现严谨的句子,去咬文嚼字,可能是一个数字,可能是一个说法,也可能是一则材料,它的严谨表现在哪里。
四、外加材料与文本的冲突
一堂语文课,外加的材料不宜过多,一旦过多了,那么就是脱离文本了。因此,最好就在三个材料之内吧。而选择的材料一定要适合,一定要经过加工,否则的话,就会如输血,血型不相符就会形成冲突,材料就成了画蛇添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