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卢卢
图:见贤思齐
第一百七十二章
帼帼自酿的用来宴请喜旺、景生的酒后劲特大,且特好入口,特补……这些景生是明白的,但他喝下后,这么长时间才来后劲,却始终未料。他有些贪杯,酒量则不及喜旺,帼帼的酒量也似远胜他。她送秋波喜旺,敬酒却没少敬景生,这自有她的用意:景生醉了,她与喜旺便有两个人世界空间了,那时什么家族大秘密以及各自的思想,都可以畅所欲言了。这种酒醉后,只是好睡,并不伤人身体,这帼帼是知道的,她自己也常会喝个小醉,或做诗,或抚琴,有些借酒力,所向无敌似的,常会因而做出好诗词来。此刻,她也开始感觉有些小醉。由于心里有些不大开心,连抚琴心思也没有了,于是,她选了首普通的曲子,心无旁人旁物,象是独个儿弹给雪花听,大雪纷飞中,独她一人在孤影自怜着似的,她的神情有些木然,含着些诗意般的凄美。
这一开琴,那些兽便进来了。但它们对这曲子很陌生,只干立着面面相觑。
别看喜旺的工作级别很卑微,是个烧炭的,而精神世界里,却驻入了求真的“三痴”一一思想痴,文化痴,音律痴,上苍赐给他神般的头脑,让他去求真。真,是善,也是美,但不一定很功用利己。关于生存,有用便能过上好日子,大家都在想着法争做有用而否视甚至藐视求真,因而,为了有用,也可以牺牲真,谓之实际现实,而善与美,则必须真,故“真”排在了善美的首位。
从帼帼的琴声中,喜旺听出了帼帼的不满与怅然,他也知道是自己的沉默和过于自抑冷静惹出来的。他想他得赶快补救,使美人开心起来,这也是他七情六欲的实,对娟娟可能有些不公平,而对他追求高远的理想,却无选择的余地,还有宝藏,也需他显出他内心中的那种真实。
“不是说好弹《广陵散》吗?”喜旺说。
“只有风听,雪听,夜听,我的那些兽听,无趣,算了,不弹了。”帼帼冷冷地说。
“马粪不听牛粪听。”景生一激动说漏了嘴,且连口水也漏了出来,赶紧“吱”一声吸回去。
“可否借宝琴一用?”喜旺说,言下之意,是他此时特想弹这曲《广陵散》,而且想让这绝曲在这与世隔绝,大雪纷飞,千年等一回中重现。这是何等境界,有多少话藏于这在民间穷潦的,一心求真,不思“有用”的天才思想者心中。他想让这绝传名曲重现,如果仅这一次,虽是遗憾,也藏着太多他孤独求真的记忆。他想,纵然两人天涯海角,难在一起,他和帼帼都会时常想起,这就是“情为何物”,无以言喻,无以剖解。无奈,无奈……
“广陵散绝矣”,是音乐载体造成的结果。《广陵散》是一首琴曲,是古琴曲,不是筝。从古至今,古琴记谱方式比较特殊。唐代以前的文字谱《碣石调幽蘭》琴谱中曾写:“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住末商起……”也就是用那个指头,弹那根线,按哪个微位的全部是文字叙述,絮絮叨叨共十二页。唐代发明了减字谱,将文字符号化了,内容依然是哪个指头弹那根线,按那个微位;加上一些铺助字,记录弹奏的缓急程度。近代以前,琴曲的传承一直非常讲究传承与谱系,口传心授;这并非是师长敝屣自珍,多半是因为记谱方式的缺陷不得不如此……
喜旺演奏的就是这种古老的口传心授的《广陵散》,在几小时前那场琴箫合奏的《凤追凰》(不是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中,喜旺深感帼帼精通音律。他要创造一种更有意义的感情记忆氛围,与帼帼共创出琴箫合奏的《广陵散》。
喜旺是个明白人,男欢女爱需要的是无法用华丽词藻硬揍出来的那种海誓山盟,甜言蜜语的“表象化诗作”,而是即兴的不断创造的那种真切的神韵意境。这才是真正的“情爱之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