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卢卢
图:网络
第一百九十二章
由晋历南北隋唐五代而至宋,都是三教并行。名公巨卿,大部分研究佛老之学,就中以禅宗为尤盛。看看《五灯会元》便知禅宗自达摩而来,源远流长,其发态的情形,教之宋元学案所载的道学还要盛些。王荆公尝问张问定(方平):“孔子去世百年,生孟轲圣,自后绝人何也?”文定言:“岂无?只有过孟子上者。”公问:“是谁?”文定道:“江南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雷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荆公欣然叹服。(宋《稗类钞宗栗》)
佛教越传越盛,把孔子地盘全夺去了,宋儒生在这个时侯受儒道的甄陶孕育,所以能够创出一种新学说。
周敦颐的学问得力与佛家的寿涯和尚和道家陈抟的太极图。程伊川说:“程明道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宋史说:“范仲淹命张横渠读《中庸》,读了犹以为未足,又求诸老释。这都是‘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的缘故。明道和横渠都是“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他二人初读孔书,何以得不到真传,众研究老释多年,然后反求诸六经才把它寻出来?何以二人都会如此呢?此明明是初读儒书,续读佛老书,涵泳既久,融会贯通,心中兒若有得,然后还向六经投求,见所说的话,有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合,便把它提出来组织成一个系统。(这便是所谓的宋学。因为天下的真理是一样的,所以两人得着结果相同)。
帼帼父亲总是告诫帼帼说:“立新需知旧。求通不是件容易的事,学问不存在着一刀切掉先人的智慧以自己的取而霸之。”谈到明道学说,帼帼父亲对帼帼说:“明道学术,分程(伊川)朱和陆两派,象山相当于伊川,王阳明相当于朱子。有了朱子‘万株归于一本’之格物致知,跟着就有王阳明‘一本散之万株’之格物致知。这就象培根的归纳法,跟着就有笛卡儿之演义法;培根之学犹伊川和朱子丶笛卡儿之学,类象山和王阳明。宇宙的真理古今中外是一样的。所以学术上之分派和研究学问的方法,古今中外也是一样的。”
帼帼这个家族,要走培养思想家这条成就思想的精英,自需要有一整套自己的方法。他们低调而不争,用的是老子的思想,而纳贤育贤,又有孔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他们很少用物欲鼓励自己成为身价的千万亿万作为骄傲资本。人的境界是思想与学识方面的富有。
二程遗书载:明道言:“天地万物之理,无独毕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之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明道的悟,既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道理。
宋学是明道开创的,明道之学,即近老子,所以赵宋诸儒,均含老氏意味。《宋元学案》载:“明道不废观老书,与学者言,有时偶举佛语。伊川一切屏除,虽庄列也不看。”明道把三家之理,融会贯通,把大原则发明了。伊川只是依着这个原则研究下去。因为原则上含有释老成份,所以伊川虽屏除释老书不观,而传出来的学问,仍常有释老的意味。
“明道将三家融为的工作,刚刚做成功,跟着就死了。死后,他的学术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伊川朱子,一派是陆象山和王阳明。明道死时,年五十四岁,死了二十多年,伊川才死。伊川传述明道的学问,就走入一偏,递传以朱子。后人说。朱子集宋学之大成,其实也未能窥见明道全体。宋元学者说:“朱子谓明道说话浑论,然太高,学者难看。……朱子得力于伊川,于明道之学,未必尽其传也,据上可知:朱之得明道之一偏,陆象山而绍述明道,与朱子对抗。不但对于朱子不满,且对于伊川也不满。他幼年闻人诵伊川语,即说:“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孟不类。”又说“二程见茂叔后,吟风弄月而归,有‘吾于点也’之意。后来明道此意却存,伊川已失此意。”又说“元晦以伊川,钦夫似明道,伊川锢蔽深,明道却疏通。”象山自以为承继明道的,伊川自以为承继明道的,其实伊川与象山,俱是明道的一偏,不足尽明道之学。伊川之学,得朱子发挥光大,象山之学,得阳明发挥光大之,成为对抗两派。朱子之格物之,是偏重在外,阳明之格物之是偏重在内。明道曰:“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程明道死后之派别》)
其实,帼帼这个家族,千余年来,耿耿于怀于那个宝藏,倒非日思夜想宝藏中金银财宝可否敌国。而是宝藏中藏有某种古人的思想文化。从真才实学说,帼帼父親不仅是易学大家,也是史学,哲学的大家了。他的求学原则是“云雨关系”,也可能是受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启发。“通”从大千世界言,就是要使空气流通起来。“返本法”讲究得也是一个“通”字。社会犹人体,不通者痛,菌多则病,病重则亡。
大凡学说,独立成派之后,本派中跟着就要分派。韩愈说:“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就是循着这个轨道走的。但宇宙真理是圆陀陀的一个浑然的东西,而人类知识很短浅,不能骤窥其全,必定要如此分而又合,合而又分的研究,才能把那个圆陀陀的东西研究清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