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先问一个问题,当你毕业了从事一个行业,凭什么有信心不被取代?
大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说有很大空暇时间,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相对舒适的生活方式。早上起不来就不起了;看老师不顺眼直接逃课;作业难就去抄同学的。
青春被肆意的挥霍,在你肆意的享受自由的时候,当你浪费着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未来?
当你拥有了自由的权利,监督的力度也随之轻松的,我们下意识的选择了逃避。
有一个名词叫做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左手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人们不喜欢改变,喜欢维持现状,每当做出改变的时候,未知的恐惧感会笼罩在头顶上空,让你难以前行。
改变,恐惧,未知感这些都迫使你在舒适区里待得,待得很舒服。温水煮青蛙,杀死青蛙的从来是安逸。
生命的长河是流动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不断地向前,否则就只被淘汰。享受安逸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在退后。
做成一件事需要两种驱动力。内在驱动力与外在驱动力。大学生学的知识无法直接变现,无法看见直接的成效,还有各种恐惧,懒惰等让你堕落,这是没有内驱力;大学生的监督程度又不是很严,开始及格就行,没有家长的监督所以连外驱力也没有。
这样子哪里还有那些动力去做呢?
但是当开始工作了一切的一切都不一样了。领导给你一份工作,需要PPT,怎么办?告诉老板你不会?当然不能这样,连夜加工赶工吧。
需要你去接待外国的客户,但是你英文水品不高,这又怎么办?放弃吗?显然也不能这样,只能硬着头皮准备。
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你就无法后退了,当你醒悟开始奋发努力的时候,你已经空费了4年宝贵的时间。
这些本该大学学习的技能,知识,却因为怕难从而放弃,现在总要你付出代价。
十五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十八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十八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二十八岁遇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事情不能是挑简单的去做,而应该去挑难的,有意义的。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过了进入壁垒的概念
进入壁垒是指:当你有个新点子去找风险投资商,拿投资的时候,他就问你一个问题,其他人复制你的模式是否困难。也就是说,你为竞争对手设置的“壁垒”有多高。如果别的公司能轻易复制你的商业模式,那么你的这个点子就不值得投资。
想想也是,越是简单事事情越是廉价的。
只有去做那些不是很容易会就能取得成功的,这样未来你也不会很容易被替换。
说句鸡汤而又现实的话吧,摩天大楼需要的与之匹配的地基,浩大的工程所以才是摩天大楼,能被随意建造的都是小木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