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下观察物体(二)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内容: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以及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设计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看不见摸不着,教学中怎样尝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探索:
一、摆一摆,看一看
我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然后让他们照样子摆一摆。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观察不够仔细,第四个小正方体摆的时候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这时,我提醒他们把自己摆的实物和书上的图进行对比,看看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对比,他们都能迅速纠正错误。这时我再让他们从前、上、左面认真观察,为后面的连线和画图做准备。
二、摸一摸,说一说
以前在教学中,我没有重视这个环节,今天,教学完这个环节后,发现孩子们后面的画根本不成问题。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前面,让他们动手摸一摸,并尝试说一说。有的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表述不清楚,我引导他们结合摸的过程来说:可以先说一说你摸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孩子们表述就顺利多了。一个孩子说,在前面,他摸到了三个正方形,另一个孩子补充说,这三个正方形是连在一起的,一横排的正方形。孩子们能用这么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接下来的画就简单多了。
三、想一想,画一画
为了更好地实现从三维到二维的转换,我又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然后结合说和想的过程,尝试动手把刚才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有了前面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轻松地画出准确的图形。只有个别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我引导其他同学对这些错例进行分析,让这些同学明白错误的原因在哪里,从而顺利突破三维到二维的转换。
四、比一比,练一练
学生能顺利画出从各个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连线就轻而易举了。为了让他们丰富对观察物体的认识,我又引导他们把例1和做一做进行对比:例1与做一做的几何体不同,但从前面、左面观察看到的形状却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
最后,我给了他们一个“跳一跳摘桃子”的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57254/31b834501bf32773.jpg)
把上图中画圈的小正方体挪到中间或最右边,你还能画出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吗?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这样,这节课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还给他们留下了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