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比起周杰伦的曲,我更喜欢方文山的词。提到周杰伦,大家可能会先想到方文山,不追星的我只能想到双截棍;当然了,提到方文山,大家可能也会想到周杰伦,依旧是不追星的我,在想方文山是谁?
第一次听说他,是他做客奇葩说。他上场那一刻全体都起立了,包括四位导师:高晓松、马东、赵又廷、蔡康永。他离场的时候依旧是全体起立,依旧包括四位导师。
那时才了解到他作为一个金牌作词家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与周董的“爱恨情仇”。
方文山一开始是非常迷恋电影的,他喜欢影像所表达出来的故事,觉得那很美。但是20年前台湾电影市场小,不景气,于是退而求其次,觉得用歌词和音乐也可以表达出很美的故事。于是在工作之余写了许多歌词,将近100首的时候,开始排版,没电脑,就手写,还弄索引目录,取名为歌词工厂,然后自己做logo。随之印了100份,送到各个唱片公司。
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三个月后,只有一个人打电话给他,还在鬼节那天夜里12点之后。没错啦,那个人就是吴宗宪宪哥。他刚开始接到电话是不相信的,觉得自己见鬼了,可是(他)觉得吴宗宪的声调好像不太能模仿,于是相信他就是宪哥。后来就去了台北。
进了公司不代表就能发表作品,发表了作品也不代表就能留下来。很多事情要自己遇到才知道,现实并非自己想的那样美好。新进来的作词人是需要比稿的,并且没有润稿费,输了也没有底薪。在外面的比稿也从来没有赢过。好心酸啊,如果是我,估计该放弃了吧,去他的歌词创作!
要不他咋能是金牌作词家呢。于是开始潜心研究歌词创作,发现之前写的那些词,论语法、结构、记忆点跟画面感都不好。在研究将了近上百首后,发现里面的韵脚、结构点、画面感还有副歌的聆听度都可以有所改进,他用全知观点(写小说用的)写歌词,增加画面感。真的是术业有专攻啊,或者说是为了梦想,这点小用功又算什么。
说到他与周杰伦的相遇相知,就比较有趣了。
作为新人初来乍到时,吴宗宪介绍说这些是新签的作词人,方文山和周董他们都礼貌性的“哦”,没有交谈,他那时还不知道那是周杰伦。
方文山讲到有次吴宗宪放周杰伦的写的demo带,也没说是谁写的。他听完后,做了些评价,总之是没有很赞同。当时周杰伦就在旁边(估计是大写的尴尬吧)。他讲到周杰伦是对自己作品很有信心的人,可能把他的不赞同给当成批评了。
还有件有意思的事,是关于《青花瓷》。方文山写完这首歌的歌词后,周杰伦问他歌名。他说周杰伦听到后并没有很开心,只是说到“哦了解了”。周杰伦觉得他自己作词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与解释,也没好意思问为什么关于爱情的歌,歌名却叫“青蛙池”。哈哈哈哈。方文山继续讲到,周杰伦把青蛙一跳一跳寓意成人生的不同阶段,然后最终青蛙“扑通”一下跳到池里象征着爱情的结束。周董也是挺能联想的。哈哈哈。这误会带来的锅,青蛙不背。
方文山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支点上——电影。梦想是可以转弯的,真的。他那么痴迷于影视创作,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再也不尝试。绕了一个圈,期间也有在继续学剧本。最后他讲到他最近在筹备一个跟书法相关的戏剧,他是那部戏剧的编导。真好。
一辈子那么长,长到我们以为到不了地老天荒,所以转几个弯又怎样。一辈子也很短,短到我们来不及说再见就结束了,趁着还没说再见,趁着一切都还没结束,去做自己想做的吧,转几个弯也无妨。
人生会做很多个决定。今天穿什么,早餐在哪吃、吃什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下次假期去哪里玩。也许就在不经意的某瞬间,你突然决定,要去好好的感受这个世界。山区里的支教老师,街道上的义工,田野里写生的画家…带上你的热情,在人生的路上,不小心转个弯吧,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