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资治通鉴》读书
透过《资治通鉴》看人际关系,逢君之恶更不能原谅

透过《资治通鉴》看人际关系,逢君之恶更不能原谅

作者: 慧发光的猴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9-07 22:31 被阅读0次

    看完了汉元帝一生的故事,今天迎来汉成帝刘骜闪亮登场。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19岁登基,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他字太孙,又字俊,是西汉第十二位皇帝,他的母亲是王政君。

    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有权有势的人,都有他们的圈子。至于这个圈子,也是啥人都有。就像世界,不能简单的定义为非黑即白的,圈子里的人也是,不能单纯的判断哪些人是好人,哪些人是坏人。

    在汉成帝这个圈子里,有王商、王凤、杜钦和谷永。也是这几个人,让我对汉成帝这一段历史比较感兴趣,就去查阅了很多资料,决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读后感 。

    书中记载:某年秋天,暴雨下了40多天。从下至上,从老百姓到皇亲国戚,都比较恐慌。纷纷奔走相告,求生存,社会自然也很动荡。这时候大将军王凤就提出建议:太后、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上御船,百姓可以登上长安城避难。

    满朝文武都赞成这个提议,唯有左将军王商反对。王商认为,当今天下太平,即使下雨,也不至于有太大的灾害,不必惊扰城中百姓。皇上也没说啥。

    过了不久,百姓安定下来。经确认,暴雨会造成天灾,威胁生命安全,果然是谣言。于是皇上比较认可王商的预判,并且不断夸赞他的智慧。这时候,王凤就为自己的失言感到很惭愧。

    冬天,又出现了日食和地震。皇上要求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之士。杜钦和谷永上线。由于这时候人们的认知是:天灾肯定是因为人祸,同样也会导致人祸。所以两位进谏之士也是从人的因素入手,跟皇上进行讨论。

    他们认为,之所以发生天变,是因为皇上的后宫女宠太盛,受宠之人相互妒忌,就有可能对于皇帝的子嗣有影响。

    话外音:皇帝迷恋女色,容易导致后宫暴乱,进而影响子嗣的有无以及生死存亡。因为皇上没有子嗣,所以出现了天灾。不得不说,这两位看的挺透彻,可以说是朝廷的小清醒。

    由于皇上一直重用王凤,所以谷永就想投靠王凤。但是当时朝廷其他大臣对王凤都有很多反对意见,这时候谷永就开始助攻了。

    他趁进谏机会,开始替王凤说话。概括来说就是:皇上您别听别人乱说,王凤对于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在他身上。

    同时,他还给皇上提了一些处理个人家室问题的建议:

    不要专宠一人(因为当时许皇后正得宠),要雨露均沾;不要在乎女子的年龄、身份地位(奴仆也可以)颜值身材,不要在乎女子是单身未婚还是已婚(王凤把已婚的小姨子送到了皇帝身边,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闲言碎语),只要能生儿子,后继有人就可以。杜钦对此建议表示认同。

    综上,不难看出,王凤、谷永、杜钦这几个人是一伙的。这些所谓的贤能方正之士,都在打着为皇帝更好地治理国家的名头,谋取私利。

    他们很清醒,但是进谏也都留了一手,不是钢铁直谏。进谏的火候拿捏得非常到位,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心里门儿清。

    比如谷永和杜钦,明知道皇上好色,肯定也看出来他办了一些不那么符合身份地位的事,但是他们却给皇上的这些行为合理化,概括为“为国好色”。

    不禁想到了两个词语:长君之恶和逢君之恶。长君之恶是说,助纣为虐;逢君之恶,就是启发诱导皇帝去干坏事。

    后者比前者罪恶更大。因为前者可能受到身份地位影响,比如皇上本来就十恶不赦、昏庸无道,那大臣们可能也无法违抗君主,但是后者呢,是皇上没做坏事,他们却启发皇上去做坏事,甚至把皇上已经做了的坏事合理化,这就很可恶了。难道说这就符合贤能方正之士的行为准则?

    不仅联想到了当下生活实际,交友应该怎么交?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要结交那些真正的君子,可以对你的行为进行直言不讳、相对客观评价的。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或许情绪上可以理解,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要站你这一边,但是行为上,是非对错方面,一定要指出来。这样彼此的关系才能更长久,每个人的发展也会不断向上。

    如果你碰上那种“逢君之恶”,一直诱导你做一些错误的、违法犯罪的事情,一定要赶紧跑路。最后提醒一下大家伙儿,别忘了自检自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资治通鉴》看人际关系,逢君之恶更不能原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ur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