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资治通鉴》,读到了汉纪三十四。内容还是以光武帝刘秀为主,以及他身边相关人物的故事。今天认识的人物叫隗嚣(Wěi)。
读了两年的《资治通鉴》,速度很慢,认识了历史上的一众人物。我发现除了学生时代历史课本里学过的内容、了解的名人以外,其他小众人物也值得我们去多了解一些。
无论阅读哪些历史书籍,无论对哪个朝代感兴趣,除了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只要不断去了解学习,都可以增长智慧。
今天遇见隗嚣,首先就是学生字了,我是现查的。不禁想到,为什么很多人不敢去接触和了解《资治通鉴》,或者接触了不能坚持阅读,读着读着就搁置了。
文言文读起来不顺畅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这里面生字太多了。人物的名字都很有创意,现代人几乎很少有人去起这样的名字。
不过,这些并不难克服。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到,跳过名字或者自己给他起个名字,并不妨碍阅读。如果情节有打动你,可以再去搜索人物相关资料,这样可以了解得更全面一些。
接下来,聊聊隗嚣这个人物。
《资治通鉴》里关于隗嚣的记载,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归顺光武的环节,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犹豫不决。
想称霸,但是实力不允许;不称霸,身边的士族又都想通过拥立他满足个人利益。他的处境是进退两难的。
有句话说的好,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要。但是这位哥没选,就那么拖着,在一方割据着。
光武帝刘秀派遣身边各种大将,运用各种与他有关的人脉关系,劝他归顺,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要么是面子问题,要么就是再等等的心态。
我们再来看看隗嚣的表演:
隗嚣上疏谢曰:“吏民闻大兵卒至,惊恐自救,臣嚣不能禁止。兵有大利,不敢废臣子之节,亲自追还。昔虞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臣虽不敏,敢忘斯义!今臣之事,在于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更得洗心,死骨不朽。”
有司以嚣言慢,请诛其子。帝不忍,复使来歙至汧,赐嚣书曰:“昔柴将军云:‘陛下宽仁,诸侯虽有亡叛而后归,辄复位号,不诛也。’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岁,厌浮语虚辞。即不欲,勿报。”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资治通鉴》
概括来说就是隗嚣在兵败之后开始谢罪,但是绝口不提自己能力有问题导致的兵败,反而通过谈论之前胜过的战役,以表忠心。
然后摆出一副“我以前可是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现在要杀要剐你们随意”的鬼样子,隐约感觉到一种“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气息,有内味了。
后来有人觉得他太自以为是了,就跟刘秀建议杀了他儿子。但是刘秀没忍心,于是派人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你现在来,不杀你,甚至官复原职。如果你还不愿意,那爱来不来,不来别回复了。
当然,隗嚣也不是傻子,他或许感觉到刘秀已经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了(骗人的表演),于是他选择认怂,暂时投奔公孙述,继续拖延。
这些内容给我的启发有以下两点:
1、审时度势、见好就收,不要心存幻想。
这个道理适合生活的很多场景。比如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在获取收益的时候,要注意综合衡量各方因素,进行决策做出调整。
不要天真地觉得以后肯定会更好,再等一等,再等一等。等来的不定是啥结果,有可能会让你蓝瘦想哭。
2、处于二选一的情景时,多参考一下身边人的建议。
人这一辈子,有选择其实是好事,别无选择才是真痛苦。那有选择的时候应该如何做选择?如果身边的家人朋友好心提议,那么这边建议就多听听,多思考一下,然后给出一个选择。
不能一门心思拖着,油盐不进。拖着并不能解决问题,久了可能还会让自己陷入绝境。我们应该在有选择的时候尽量理性做出选择,不要等没选择了捶胸顿足。
前几天跟好朋友Seven聊阅读《资治通鉴》相关的内容,她问我看这本书解决了我的什么需求,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读这个大部头,读完有啥收获?
我总结了一下: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历史上人们的智慧,更好地指导当下生活工作方方面面。收获就是让我变得勤于思考,同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智慧。
我看书的态度不是死磕。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可能同时在看其他的书。也可能由于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引起了好奇心,继续探索相关内容的书籍,展开阅读。
最近几年,我的阅读体系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开始重视经典书目了。我认为这些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内容,都是宝贵的财富,开卷有益。
于是我选择用分享的方式读经典,然后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去实践。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刚好也有这样的阅读计划,我们可以多多交流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