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心情随笔散文
拙笔书写《骆驼祥子》之后的三轮车

拙笔书写《骆驼祥子》之后的三轮车

作者: 作家苦旅 | 来源:发表于2018-05-29 00:33 被阅读13次
人力车夫

二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城内有一类劳工——人力车夫,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用体力换得生存的机会,具有人文关怀的胡适和沈尹默都注意到了这群人,写下题为《人力车夫》的白话诗,其后鲁迅也在短篇小说《一件小事》里把人力车夫设定为主角,甚至令文中的“我”自惭形秽的主角,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一个“下等人”的高尚人格的力量。再之后,文学创作上提倡“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也在《薄奠》里塑造了一位“谨慎的劳动者”,然而他的命运终以悲剧收尾,才有了这祭奠之意。

待到老舍的“祥子”出世了,之后再无人力车夫的名篇,《骆驼祥子》把旧中国北平城里深受歧视的人力车夫,塑造成过目难忘的艺术典型,直至虎妞的死,小福子的死,祥子经受了三起三落的命运,最后宣布那个时代个人主义者的没落。

在我老家,90年代末,也是我初进城学习的时候,也有一类车,叫三轮儿(方言,实为三轮车),我总认为它的前身就是人力车,只是把人拉车的力替换成踩踏的力,两个轮胎增加到三个轮胎。那时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公交也还没有普及,所以去哪里都希望能坐三轮儿,那时我和兄长还小,父母排排坐,还把我俩抱在怀里,挺是划算,也很热闹,说说笑笑就回家了。

后来,年龄稍长点,坐在母亲的怀里甚是别扭,可为了节约钱,情愿挤挤,如果记忆是准确的,当时坐一次,收费两元。直到后面三轮车也迎来了改制,开始根据路程长短加价,价格变成四块,五块不等,那时我也由内向的性格转为外向,如果一个人独坐,总会和三轮车师傅唠唠城里头发生的趣事,时而师傅也谈及他子女的发展,有的也是了不得,有的无所事事,闲置在家。

犹记得雨天里,路面湿淋淋的,水向着下水道的方向涌动,那时的城市规划还很不好,路面砖最是不稳,踩上去一个不慎,总容易溅一身泥,那时的三轮简直是救命的福星,他们在路面上穿行,车的后座前蒙上一层光亮的膜,师傅们头戴小伞挡雨,足下穿着雨靴,全副武装后的他们也抬高了身价,能招手即停的并不多,大多车上都有人,只是雨天里看不清楚,若有幸在离你等车位置不远处,有客人要下车,也定要眼疾脚快才能赶上,同在路边等待的赶路人可都不会在那个时节谦让的,那真是一场三轮车的争抢赛。我们坐得欢心,师傅们也拉得欢心。犹记得有好几次,熟人师傅们在街头碰头,总要打声招呼问问那日的盈利,时而欢喜,时而惨淡,但雨天里,定有拉不完的生意。

但这种三轮车后来又革新了,是在有了电动摩托车以后,为什么要革新?那时的阆中城出现一个“怪像”,坐三轮花的钱比打的的还高,但从省时方面来说,打的更见优势,所以我想除了容易晕车的老太和临时打不到车的人以外,打的定是代步的优选。所以那次革新加快了三轮车的速度,也减轻了师傅们的体力耗费,更使得三轮车的要价合理化。这是我未走出阆中前对三轮车的前途的乐观推理。

然而十八岁后走出了那座三面环水,四面环山的小城,才发现三轮车是古城特有的保护项目,如果没有人力车,黄包车的历史感,如果没有古城大力开发旅游的需要,三轮车很难在时代的浪潮里立足。成都早已换成了长方形,可遮风挡雨安风扇的电三轮,我想这已不是动力源的改革,而是整体形象的优化,现代化,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的需要,第一次和母亲在成都坐上那种三轮车,还有些自喜,按邻家姐姐说的,我就是“乡妹子进城,未见过世面”。那时在老家的三轮车什么境况?它们不再穿行在大街小巷,师傅们成了横冲直撞,不守交通规则,且要价蛮横的一类人,城里人开始贬责他们,最后他们只在古城附近拉生意,记不得他们当时是返古成“祖先”的样子,还是保持原样,但终究有了一个被认可的地方,三轮车公司仍在运营,也成了古城特色。

可近几年我在外的时间越来越多,过年回家时,竟不能再看见三轮车的身影,有些感慨,那些三轮车师傅去哪儿了?是改行开电三轮还是有了别的生路?但好的生路却是太难,这几年我看着百姓们的生活,那些去了成都郊区的外乡人,男的老翁大多开起电动三轮,女的老太大多做起捡垃圾的事儿,一个个店铺空置或者开业不久就倒闭,普通百姓的生活终归是不太好。

今年初,我在老家,赶上表嫂子生孩子,医院离我家少说有好几公里,路面堵塞的厉害,打的,坐公交,我都怕误了点,一辆电三轮经过,听说我要赶时间,他如梭地在窄缝里穿行,最后竟只花了十分钟到达了医院,赶公交而来的姨妈花了一个多小时,开车来的表哥还困在路途中,我不竟为自己的明慎决定,喜不自胜,也感谢那憨厚老实的师傅。

三轮车有此境遇,是老舍不能看到的,北有胡同,南有小弄,我想除了博物馆里还成立着黄包车,别处再难找寻,它总归成了历史。上次绍兴之行,有幸再观一次脚踏三轮车景,又逢绵绵雨季,欣然上了个价格“高昂”的车,在绍兴古城内闲逛,也和师傅闲聊,问问绍兴的特色,他时而调转头来和我搭话,那一阵阵在风中流淌的声音,很不真切,却让历史重演,曾在老家的大街上,师傅大汗淋漓地蹬车,炎炎夏日最是可怖,在那个没有摄像头的年代,交通治理更多依赖于人的自律,少了些科学,多了些纯朴,而今电子设备应有尽有的社会,究竟什么都在发生,车祸还是逃逸,人情味淡得多,我不禁怀念“祥子”,想他传统的观念在新时代的铁轨下碾碎,想我开放的思维被传统桎梏,终究“他”是末路人,找不到生路,而我是新时代的人,该是容易些。

(很多年前就想为三轮车写点什么,而今终于遂愿。)

相关文章

  • 拙笔书写《骆驼祥子》之后的三轮车

    二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城内有一类劳工——人力车夫,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用体力换得生存的机会,具有人文关怀的胡适和沈...

  • 读《骆驼祥子》有感

    读《骆驼祥子》 有感 在读玩了老舍先生的两部经典的话剧之后, 我接着读了她的小说《 骆驼祥子》 这也是我们初中生...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这本书写的是关于祥子的一生,也是当时社会的样子,本来祥子是一个有目标有希望的人,但是当时的社会却一...

  • 电影<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养骆驼,能卖 60元的三只骆驼,结果骆驼祥子只卖了 30元,并且靠拉人力车过生活,祥子很热爱拉车。...

  • 《骆驼祥子》节选(一)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告诉...

  • 【学生习作】华育苗:守住心灵的净土

    手捧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还未打开,就有诸多疑惑:为什么书名叫《骆驼祥子》?祥子是骆驼吗 ?这是个喜剧还是悲剧...

  • 名著伴我成长(五)

    读《骆驼祥子》有感 变化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主人公祥子的变化:...

  • 骆驼祥子观后感

    骆驼祥子 这本书大多中学 的时候都已经读过了,前天偶然看到电影骆驼祥子就有看了一遍,还是颇有体会的。 《骆驼祥子》...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 谈骆驼祥子悲剧的个人原因

    谈骆驼祥子悲剧的个人原因 ①骆驼祥子的悲剧,还在于他自己没有朋友。 ②祥子从乡下来...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拙笔书写《骆驼祥子》之后的三轮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gb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