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大家都会做什么呢?
在家里把孙完乐,共享天伦,还是在园里修剪花草,沉淀心境?
有这么一群人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都不是。因为在知命之年,他们依旧无谓生死,坚持在一线奋斗。这群人有个很神圣的名字叫做--医生。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长眠于纽约东北部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对于这句墓志铭,有人说他道出了医学之声。医学是一项很神圣的职业,因为从事这项职业的人往往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诠释什么叫做对生命的敬畏。以前的学生时代,流于纸上的溢美之词很多,却总显得空洞,直到自己从事护理工作这三年,认识了身边的这群人,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医者仁心。
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而周二这天的神经内科门诊也是异常忙碌,还没到上班时间,小小的门口排满了等待看病的患者,他们原本身体就不舒服,加上炎热的天气,一个个看上去神色都有些倦怠。
7点45分,王主任匆匆赶到门诊,看到门口排队的患者,他赶忙说道:这么热的天,大家等着很辛苦,记得多喝水。”不过一句平常的话语,倒是让等待的患者心安不少。话音落下,王主任已经匆匆往办公室走去,因为他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远远望去,人群中的他显得如此瘦小,却撑起了这么多患者康复的希望。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楼急诊科有位老奶奶坐在轮椅四处张望,因为行动不便,也不知道问谁只能坐在原地干等着。后来有人注意到,过去询问得知,原来老奶奶是来找王主任看病的,可是腿脚不方便没法去二楼,只好在这里等着。后来一旁的急诊科护士赶紧上楼,跟王主任说一位老奶奶来找他看病,因为坐轮椅,无法爬楼,现在已经在一楼等了一个小时了。主任听后,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说道:“怎么不早说。”说完后急忙出去和正在焦急等待看病的患者解释道:“各位实在不好意思,一楼有位患者行动不便,已经等了很久了,我能不能先给他看。”在征得了大家的同意后,主任快速下了楼。
见到老人后,亲切的问候道:“老人家,你那里不舒服啊。”老人显得很惊讶,有点不知所措,一把抓住主任的手,说了句:“王主任,你好。”看到主任脸上流淌下的汗珠后,老人家的眼角有些湿润。之后没再说什么,只是一直握着主任的手。
在急诊科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王主任的白大褂显得那么耀眼,似乎胜过任何华丽的服饰。为老人诊治后,主任急忙上楼为老人开药,耐心的为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后急忙上楼为其他患者诊治。
一件小事情,满是医患情。从医三十多年,王主任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尊重,用热心的态度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带领下,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在央视播出的节目《朗读者》中有一段这样的自白,是来自于96岁的吴孟超先生,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被称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自白中他这样说道:“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药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过是别人的感念。”
这样一种‘我为人人,医者仁心’的精神,在王主任那里显示的淋漓尽致。也让我们这些后辈们看到了身边的榜样力量。在这个平凡却不平静的岗位上,我坚持了三年,而王主任他们却已然坚守了三十年,现在仔细想想,三十几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为什么他们能在医学岗位上坚持很多年,也许是经历了无数的世态炎凉之后,他们心中仍然深爱这份职业。
医院就像一个小江湖,而医护人员们就是这里一个个无所不能的英雄豪杰,他们或是救死扶伤,或是耐心护理,虽然没有做到劫富济贫,但仍旧在泽被苍生。而我,为成为这群英雄豪杰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