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心理学,为一本《欲望心理学》,是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读的,推荐的理由简单粗暴:这书对你的事业有帮助!仔细阅读来,确实如此!
这本书,不似我以前看大块头的诸子经典,更多的是对于方法论的阐述——如何从欲望的角度出发来剖析人性人心,以及如何去认识自己。
图片发自网络熬出来的鸡汤:兜得住自己,才能hold住市场
看书的时候,突然想起2015年下乡时郭哥说的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怎么阅?现在手头上的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维度:欲望。社会本复杂,不仅仅是自然地理,更多的是肚皮之下的人心形形色色,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多元,形成了这个人文社会的复杂。结合自己最近的所遇所见,以及自己的处境与需求,也的确感觉到了这个社会的好玩之处,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和这个社会玩。
上次和万兄交流,随口说了这么一句:大学和社会同样美好,只是感觉不同,大学的单一和人心的单纯使得它可爱,社会的复杂和需求的多元造就了它的精彩!万兄马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你初入社会,先不要着急着去总结。万兄点到即止,我已然明白他的意思:万兄的反驳不是因为我的总结有问题,而是我过早的下了这个结论。初入社会的我们,短时间里根本搞不清楚社会对我们的真正标准和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深层次的要求是什么,过早的下结论,有失偏颇。
真正的行家,只看趋势,不论是非。欲望心理学看了些许,结合自己近期的工作和生活,思考些许,只得出一句自创鸡汤:兜得住自己,才能hold住市场!
图片发自网络思考过后的逻辑:行为后面的逻辑,才是内心深处的追求
书中说:不同的动机类型,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意图。这让我想起学哲学的时候,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和此话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行动的类型去分析深层的动机——动机影响着行为,通过行为探知动机,了解动机来预测行为。
这本书引发了一个思考,从逻辑学开始(学了一门课:离散数学),逻辑最简单粗暴也是最出名的便是苏格拉底的三段论了:“凡是人都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三段论中的关键词有三个:人、苏格拉底、死亡。是因果关系将其衔接在了一起。
我的思考是:行为后面的动机逻辑,才是内心深处的追求:表象的行为透露出隐藏的动机,动机的逻辑彰显内心的追求。试着重新定义什么是行为逻辑?平心而谈,逻辑是思维的规律,那么行为逻辑,自然便是支配行为的思维规律。规律是有迹可寻,可被发现、认知和运用。所以,才会有通过表象的行为来分析出深层的动机,继而判断出后续的行为是怎样的。
逻辑自然不只是为了认知,更是服务于作为,内心深处的追求,往往才是最不可轻易被改变的。
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作为,但是很容易让自己瞎忙,没有了追求,自然失去了方向,行为也就缺乏必要的激情了,这确实是个疑难杂症,我想有个办法去解决这个疑难杂症:经常问——我到底要什么?!!
平心而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