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家电的变迁

作者: 老她她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15:26 被阅读0次
我与家电的变迁

五十年代我被寄养在乡下姥姥家。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温饱问题都难解决,是用煤油灯照明,连电灯都没有,更不用说有家用电器了。如果非要说能用上电的,也就是手电筒了。

在我将要上小学时,有天姥爷抱回家一个塑料匣子。只见他接上电线,塑料匣子立刻发出了歌声。人们一下子都围过来。

我惊喜地摸着塑料匣子,边仔细的查看、边纳闷:“匣子这么小,怎么能够装进去那么多唱歌的人呀?”  逗的人们哈哈大笑。

姥爷告诉我:这是收音机,里边的声音是中央电台播出来的。于是我家有了第二件家用电器。

每天晚上,我都迫不及待的打开收音机,听《小喇叭》广播、听孙敬修爷爷妙趣横生地讲故事、听优美而迷人的歌曲等等。使我快乐的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后来我被接回城里上中学,父亲买了第三件会说话的电器:录音机,它更是妙不可言,不光能听到电台的节目,还能播放自己喜欢的磁带,更让我兴奋的是,它还能把自己说的话,一字不漏的录上去,然后再放出来。逗大家开心地乐个不停。

其实那时没有太多钱买磁带,也不懂什么叫正版的。有几个封面花花绿绿的盗版带子听邓丽君等人的歌儿,就已经感到很幸福,很奢侈了。

七十年代有了黑白电视机,父亲买了一台12寸的,晚上一些邻居也来看电视,人们连连称奇,乐不可支。在那文化荒芜的年代,几乎没有其他娱乐项目。能够每天晚上看电视,就是最大的享受。

那时黑白电视还有个附件,叫电视彩色胶片,形状就像现在医院里拍的X光胶片,只是胶片上有兰、红、绿三种颜色,用时放在电视屏幕前面,刚开始用还很新奇,后来感觉总是上、中、下那三条颜色,没啥意思,所以时间不长就淘汰了它。以至后来成为了笑谈。

80年代的中国经济,因为改革开放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家随后就有了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中国也有了彩电,只不过刚开始普通家庭很少买,一是价格贵,二是需要用彩电票,否则即使有钱,也需要“走后门”才能买。

那时候青年人结婚,如果能够买到一台十八寸的彩电,会是小夫妻及全家人非常自豪的事。

岁月匆匆,一晃30多年过年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变得今非昔比。比如,电视已从黑白升级为4K电视和3D电视,而随着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看电视了。

每当我欣赏电脑或手机上,丰富多彩的节目时,常会感慨万分……

生活总是向前走的,昨天已经悄然离去。我们曾经喜欢的东西,会被新的音符替代;割舍不断的旧情怀,逐渐让给新生活的魅力。

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 我与家电的变迁

    五十年代我被寄养在乡下姥姥家。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温饱问题都难解决,是用煤油灯照明,连电灯都没有,更不用说有家...

  • 我家电视机的变迁

    新乡市第四十三中学七一班 张凌寒 指导老师 李静 现在电视机...

  • 云米商城迎“放价”,买智能家居不妨来了解下

    当智能家电的价格与传统家电差不多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一众年轻人可能会选择智能家电,随着智能家电的发展,智能家电进...

  • 变化与变迁

    这幅图今年拍过很多次,这个类似的画面发了几次,这个地方经过了无数次。 像通过自然的变化证明什么,其实没必要。存在的...

  • 变迁与速度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是一家巨型航母级别的公司,阿里巴巴压历经磨难,十五年后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而拼多多...

  • 岁月与变迁

    拜读徐耀良同志《走进昆承湖村》最新力作之体会: 这部著作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为素材,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文学语言...

  • 记忆与变迁

    文/孙葭湄 照片/家中照相册 —— 一.父母家变成大商场 我11岁从故乡婺源随同乡先乘汽车(到近浙江十八跳时汽车三...

  • 住宅的变迁-我的经历与感受

    我对住宅有感受的时候很早,应该是三四岁记事的年龄就开始了。那时全家寄住在大队小学的老房子里,同时寄住的还有女校长一...

  • 共优道之兴业一

    如何做好家电服务工程师? 1.家电服务分为:家电1导购、2代购、3配送、4安装、5维养、6清洗与7回收。 2.家电...

  • 学校发展论谈之103

    学校发展论谈(读书笔记)之103(0221) 今天谈谈学校制度系统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1.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家电的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tr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