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孙子兵法》,其实一直在讲的都是最朴实的道理,但却被人为的过度解读了。读了华杉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才明白了什么叫大道至简,这世界最简单的道理最朴实也最悠长。
1、《孙子兵法》中的计,不是计谋、计策,而是计算。是对敌我双方兵力的测算、敌我环境的了解,在充分计算了双方的兵力强弱之后,再行决定是否出击,以及出击的时间节点。
2、“以正合,以奇胜”,这里的“奇”不读“qi”,而应该读“ji”,奇数的意思,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额外多出来的部分。意思是从正面迎战敌人,但是要预留一支预备队,然后寻找时机侧面出击。
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认为战争的最佳状态不是百战百胜,反而是不战而胜,即“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能通过谋略、外交解决的战斗,就不要动兵卒。孙子虽然著兵法,但是却是最反对战争的。
4、以上都可以视之为道的层面,即《孙子兵法》的核心主张,不轻易战、不打无准备战、正奇结合。
5、至于“穷寇勿迫,围师必阙”等等,都可以算作术。道为底层逻辑,是一切的支撑。术可以随机应变、千变万化,时移世易。
6、后世都推崇以少胜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勇壮举。恰恰相反,孙子强调的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不主张逞所谓的英雄主义,尽量使得自己的兵力多于对方,从而要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不做无谓的牺牲。
总之,《孙子兵法》的核心不是战,而是不战。真正的兵法,不拘泥于术,反而大道至简,用最朴实的道理讲述带兵之道甚至指导人生。
那些执拗于诡谋计策的,实则是本末倒置,一味猎奇而已。战争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