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论语》学习
向雄读《论语》之:迷惑

向雄读《论语》之:迷惑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6-11-03 10:55 被阅读31次



       “或”,甲骨文字形从囗(人口),从一(疆域)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这是“或”字的本意,后来才延伸出“或者”、“某人”、“有人”的意思。

       给这个“或”加个心底,就成了“惑”,其本意该是守卫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判断,但人常常难以守住内心,心走作不定,或者这样,或者那样,无法分辨是非,于是,“惑”,就演变成了“迷惑”的意思。

       如何才不能不迷惑?孔子的弟子曾有两问,先看看孔子如何回答。

       舞雩,是鲁国求雨的祭坛。一次,孔子和众弟子到这游玩,答问之间,兴致盎然,樊迟,也就是那想学农夫、园丁的,被孔子斥为目光短浅的学生,突然想起了个问题:“夫子,斗胆问您怎么样才能做到崇尚德行、改正错误、辨别迷惑?”

       孔子的兴致很高,看到自己称之为“小人”的樊迟,居然问了个这么好的问题,于是夸奖他说:“问得真好啊!先努力致力于做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德行了吗?反省自身的不足,不要整天说着别人的不足,这不就是改正错误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这虽是针对樊迟的具体情况来说的,引导他不要考虑得失,不要总是目光看别人的短处,不要遇事冲动;要勤于做事,要先反省自身不足,要考虑后果。但在我们身上,这三种情况不也是经常出现吗?

       子张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子张致力于从政的学习,虽仪表堂堂,但并不修养内心的仁德。一次,子张问孔子:“什么是崇尚德行,辨别迷惑。”孔子一贯以来因材施教,针对子张的特点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跟从于义,这就是崇尚德行了。当爱一个人,就希望永远他活下去,而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希望他活,又希望他死,这就是迷惑。《诗经》中说‘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仁者爱人,而子张不修仁德,因而孔子用“爱恨”来进行说明。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件物品,心就留恋在上面,日思夜想;而当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这件物品时,却希望他快点死去,或者永远从自己眼前消失。人,有审美疲劳,有喜新厌旧,不断地随着自己的欲望而动,也就辨不清对错、爱恨,迷惑由此产生了。

       如何去除迷惑?有人问神问佛问仙,有人问掌纹问星座问卜筮,总希望能靠“神力”为自己指点迷津,走出困惑。从心理安慰的角度,这未尝不可,有人也能一时“豁然开朗”,但人在一世间,就要了这一世事,使自己迷惑的,是心有所求不愿舍,而不是事或他人。

       《论语》中多次谈到“知者不惑”,有智识的人,能分辨善恶、对错、爱恨,内心就不会有迷惑。但如何能做个智者?不一定需要多看书,多积累知识,而是,一件事发生了,多思考前因后果,《大学》中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要勤于思考,才能提高智识。

       若能遇事三思,不贪心,不计较。做到这三点,智识就来了,心不再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定若磐石,善恶、对错、爱恨,就像黑白一样分明,自己洞察秋毫,又哪里会有迷惑呢?

    (向雄读《论语》之五十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迷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vb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