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末, 朋友和家人来杭州游玩。我们约定晚上见面吃饭,一起聊聊好久不见面的这段时间,彼此的生活。
我们坐地铁到蒋村站下车,那里有一个龙湖西街天街购物中心。
选了一家颇有古典文学气息的名叫“李渔和他的两头乌”的店,点了清明粿、三角披萨、香酥小排、百香果凉糕这样的招牌推荐菜。
一边吃喝,一边说笑。
感觉有太久没有这么轻松过,这也是我这学期第一次和朋友在一起吃饭。
吃过晚饭后,我带她逛了附近比较特色的服饰店、文艺馆。到晚上十点左右,我们在地铁口分手,各自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
看着她走进到站的地铁,离我越来越远,想起自己第一次来杭州上学时的情景。
那时,是男友开车送我来学校报名开学。
他陪我一起去领报道资料,帮我安顿宿舍、整理洗漱用品,还一起在学校的一鸣面包房喝了超小份的红枣牛奶。
那是我第一次来这所学校复试时,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他,这个学校居然有一鸣艾,还有平常外面根本就没有的超小号牛奶,感觉只有小婴儿才会喝的那种。
我说,一定要带他来喝一次。
那天,帮我一切整顿好,他离开校园时,我看着快要走出视线的背景,一下子跑上去,把他抱住。
眼泪禁不住流出来,有一种想要和他一起回去的冲动。
这一次,看着朋友从地铁站离开,感觉心里有什么微微悸动了一下。
到学校地铁站时,我在出口的自动贩花机上给自己买了一束名叫“爱丽丝”的橘红色鲜花。
把它带回宿舍,放在换水的玻璃插花瓶里,将原先已干枯的玫瑰花换下来,放在最显眼的书桌一角。
在橘黄光线的小台灯下,用黑色签字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二天的日计划;在临睡前,和朋友道一句晚安。
2.
自从来杭州之后,我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独自待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经常晚上会在图书馆的天台上瞭望周围万家灯火,瞧见学校林荫绿道上结伴相行的学生,这使孤身一人的我,更加珍视还留在身边的朋友。
在生活上,以前总是恨不得把一天扳成两天来过,但之前有一阵子夜里经常因脊椎被痛醒,才意识到要学会去放慢脚步。
我开始捡拾起抛下已久的慢跑,每周进行三到四天的八公里跑。
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
一百多本的书籍由于宿舍容纳的空间有限,不能被储放起来的,都被随手放在了书桌上,几乎占据一半的空间,甚至床头还堆放着几本书籍。
而平常的洗漱、护肤用品只能都拥挤在书桌的一小块地方。
3.
我从网上购买了一个简易的宿舍书架。花了一个下午,在宿舍敲敲打打,将长短不一的支架安置在一起,组织成一个小型书架。
书架一共有四层,我将无法收纳到柜子里的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到不同的层面上,文学类、摄影类、艺术理论类、传播媒介类、美学杂志类,满满当当地占据了整个空间。
原先拥挤的书桌也一下子显得格外敞亮,空出的一大片,使我每天早上能够安心舒畅地进行早阅读。
学校图书馆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大型的阅览宝地;现在,我给自己在宿舍创造了一个小型的四层书屋。
每次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甚至年计划时,提到阅读量这一块,我都会从书架上抽出对应的书籍,翻看基本目录、书籍厚度,再预估花费时长,对应安排合理的阅读任务。
既保证对自己阅读书目的熟知度,也保证了效率的利用率。不会因为对某本书籍内容容量的错误评估,而导致计划安排过于紧凑或宽松。
4.
在整理了自己宿舍环境之后,我发现,每次临睡前处理相应的学习计划,都有种神圣的仪式感。这种意识感来自自己精心打造的环境。
深夜十一点,舍友已开始休息,我拉一幕床帘,开一盏橘黄色的灯光,伏案于书桌头,总结、反思、预设每一天的新生活。
我还给自己上铺的床位装了星空点点的四周床帘,一帘之隔,仿佛两个世界。
在床架边安置了一个床头灯,每天晚上入睡前可以静下心来阅读十几分钟,内心感觉格外安定,也是一夜的好梦与睡眠。
除此之外,我将每周六定位为自己的“观影日”。
如果当天没有什么非处理不可的紧急事务,我几乎都会在那一天看两到三部的电影。
看电影之前,我会在周一到周五的空余时间,去收集一些高质好评的电影剧目,再将它们一一安排进每周六的“观影日”。
看电影时,在面前放一本笔记本。笔记本页面分成两栏。左边一栏记录自己观影时吉光片羽的想法,右面一栏记录影片本身的吸引点、有趣点、创新点。
有时候,看到特别迷人的视频画面,我会按下暂停键,将画面截图下来,保存在专门的电影文件夹里。
这些是我学习、工作、读书的灵感来源。
在看完一部电影后,我还会根据自己的观影感受给电影作星级评定,并标注是否需要以后再次观看。
甚至有不明白的地方,感觉自己思考不是很到位的地方,我会看影片后面的别人的评价,或者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这样之后,一部电影才算完完整整地看下来。
5.
除了周六的观影日,我还会在周末到专门的咖啡店买一杯咖啡,带到图书馆。
最近,我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在周六下午五六点左右,去学校附近的古镇转一圈。
看街道两边做生意的小商贩售卖吆喝,看商铺琳琅满目的招牌匾额,听靠湖的小酒吧传来的阵阵乐声,再去最近被安利到的手工老面包坊称一块方方正正的原味面包。
那种只有牛奶、鸡蛋做成的老面包,简单朴素,吃在嘴里却有一种孩童时的味道。
那是我上初中时,有时冬天老妈会到街铺上做面包的人家定制手工蛋糕的记忆。
一样的外形,一样的原料,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是,这里的面包少了一点鸡蛋打底的油腻感。
6.
以上种种生活上的变化,不仅安抚了我孤身在大城市的孤独感,还让我更加懂得爱自己。
当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真正喜欢吃什么、喝什么、看什么,我才明白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未来,也会更加笃定现在每一份的耕耘。
当我学会爱自己,才真正学会如何去关心自己爱的人。
不因内心的空缺,而像溺水的人一样拼命抓住可以唯一紧握的救命稻草。
不因无法自处,而急切地想要融入某一种关系,建立某一种深刻的联系。
不因暂时的前路迷钝,而在某个瞬间焦虑地想要依仗于谁的扶持。
因为我知道,前路茫茫,静下来看清自己的内心,努力与自己建立某种深刻的联系,这比什么都要重要。
所以,我选择从日常着手,从点滴起步,爱自己,懂自己,去尝试与自己接连更深的链接。
把爱自己,当作和呼吸一样重要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