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写作

作者: 半墨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5:00 被阅读7次

    昨天与朋友去拜访一位拳师。

    他是孙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的传人,早些年在上海普陀开武馆,后辗转到这个南方城市。住在市中心“贫民窟”一栋七十年代的楼房里。这栋楼饱经风霜,裂纹纵横,远远望去像是马上就要倒塌了,然而却依然挺立,以表现它的不屈。

    进门见一张方形实木桌,上面放着几个只茶杯和一个盖碗,左边,一个相框静立,相框里的长须老人就是孙禄堂了,精神矍铄,目光深邃,默默看着世界的变化。

    他说自己是闲云野鹤,生平两大爱好,喝茶打拳。给我们沏上古树红茶,茶装在一个小纸杯里,说是别人送的。

    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煮两个红薯,吃好,开始练拳,然后去湖边看看,那里有人晨练。再打几套,中午随便吃点东西应付,接着来几次,下午回住地喝茶。这样已经一年多了。我问他,怎么维持生存呢?他说靠着以前攒下的积蓄,每个月再回上海两次,教上两次拳。说完长叹一声。

    我明白他的意思,如今没人会去练太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非浅尝辄止,自娱自乐。人们喜欢的是“跆拳道”这种时尚的“文化”,还有健身房里俊男靓女的风景。遥想民国时武术界的盛况,再对比现在的零落凋敝,不禁让人扼腕,难道传统武术已然被时代抛弃了吗?然而,少林寺正风风火火地做起“武术”的生意,这是不是武术的复兴呢?

    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写作是纯粹的。八十年代,成为一个作家是很多人毕生的追求,写作是光荣的。没人会去考虑写作有没有用,能不能成名。

    现在呢,如果你告诉别人你是一个“作家”,或者退一步,你说你是写东西的,他们很有可能会投来困惑不解甚至是不屑鄙夷的目光。当然,要是你挺直身板,讲述自己如何凭借“写作”月收入达到一万的伟大事迹,那么对面就难以自持地发出惊叹声。确实有很多所谓的“作家”在开写作班教别人怎么像他们一样掉进钱眼里,蒋方舟最近就给大学生们讲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居然大谈主人公的“三观”,简直匪夷所思,可你又不好说他们的不是,人家也要生存的,况且别人的选择与你何干?这时候我只好沉默,一旦将“生存”摆出来,一切的讨论变得毫无意义。

    但他们口中的“写作”显然与我理解的大有区别。写作有什么用?在我看来写作就像太极一样,是无用的。和太极一样,写作是一种“修行”,这里的“修行”和佛教里的不同,禅宗讲“苦修”,目的在于通过这种“苦修”悟佛,关乎彼岸,来世,佛教徒的“出世”源于此。而我讲的“修行”是现世的,当下的,存在的。只是前者多修己,而后者既能修己,又能修人。《说文解字》有言:“修,饰也。”两者都能使人变得美好,“美好”不是某种概念,而是“活”的,比如你读了某篇文章或者某首诗而感受到生活之美,你就会渐渐靠近那种生活,或者你想打电话给这位作者,告诉他,你喜欢他写的作品。

    不知那位拳师在这座南方城市有没有遇到同道者,我回来时看到路边有一家“陈家沟太极馆”,牌匾上的字用霓虹灯填充,散发着花花绿绿的光,让我想起九十年代小镇上的歌舞厅,他们有没有联系呢。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草草写下这篇文章,并不是要模仿某些“作家”玩点“情怀”,什么“陪伴”“鼓励”之类,或者说几句对明年的“期待”这种不痛不痒的话,而是觉得,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同道者的,他们在黑暗里行走,相遇时就亮点心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极与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mn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