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反思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无非两个途径,要么先灌输,然后在教学和训练中慢慢理解和消化;要么就是在课文的讲解和习题的训练中各个击破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出知识树,进行语文知识系统性的总结。
说实话,我很多时候是采用第一种方式的,还冠冕堂皇地给自己找个理由:先把知识框图建立起来,然后我们再慢慢结果实。归根结底,这样的方式是自己内在的功利心在作祟,以为这样可以多快好省地解决学生初步的知识性问题,至于理解和消化,只能慢慢完成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不相信学生,觉得他们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水平和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让他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做出总结和归纳是很困难的事。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之后,自己很受触动。让学生们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去理解知识,在自己的深入参与和深刻体会中慢慢理解知识,这样的学习才能是深刻而有效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体验总比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来得更直接些。另外,学生在集体环境中通过讨论争辩分析,能够形成自己独立思维的习惯,对思辨性思维的养成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人最可怕的就是被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者习惯性动作控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新的,每个知识点都是新的,我们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孩子们终生学习终生思考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取决于教师的方法和境界。我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加上实时更新的知识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改变思维是一件难事,是我们与固有的自我进行斗争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下定决心,我一定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我,发现一个崭新的语文课堂。
改变需要时间。我愿意从现在开始,慢慢尝试,不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