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步沙,因“六老汉”三代治沙的事迹而扬名全国。据传,百年以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丘(被当地人称为八步沙),草木茂盛,牛羊成群。随着岁月的更替,人为的过度垦伐和放牧,这里成了古浪县北部132公里沙线、5.2万亩沙漠的一个风沙口,并且每年以7.5米的速度南移。

面对沙漠的前移,人类不断的与风沙做着最顽强的斗争,先前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后来的人进沙退,人类就像“六老汉”治沙一样,用近乎悲壮的史诗般坚守,坚决阻挡了沙漠前进的步伐。

越来越多的沙尘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人们似乎从熟睡中渐渐变得清醒;渐渐前移的沙漠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有的不得不离开曾经生活的家园,治理沙漠已成关乎人类生存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于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政府都要组织各部门参与沙漠治理活动。春天一般是栽种沙生植物,秋天是压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
这天,单位组织去八步沙压沙。

所谓压沙,是人类在治理沙漠中探寻的一种固沙方法。它是在裸露的沙漠上,用铁锹挖出长1.5米、宽1.5米、深0.2米的沙槽,在沙槽上铺上麦草或者稻草,草上再压上沙,用脚将草上的沙踩实,让两边的草翘起,形成正方形的草格,一个一个的草格就像是给沙围了草院子,方格里的沙就固定在草院子里,停止了流动。然后到来年的春天,在草格里种上沙生植物,等沙生植物成活后,就具有了防止沙漠流动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我们全部的努力是通过网格般的草格将一块块的沙固定在原地,然后种上沙生植物让其成活,达到固沙的目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在沙边的人们,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点点的去织起草格,栽种沙生植物。人们在辛勤的付出后,也不是全都有回报,往往栽种的沙生植物成活绿极低,有时甚至有些悲观。以至于人们对成活的沙生植物,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热爱。即便到了冬天,也有用沙生植物的籽加工成沙米粉的历史,一点也不浪费。我曾随沙漠汽车越野多次进入过沙漠,发现每一个驾驶者都有一种行业的自律,凡遇到沙漠里的沙生植物都会自觉的绕过,不会让车轮从植被上碾过。尤其进入沙漠腹地,在一望无际的沙丘上行驶中,倘若有一两株高高的成活的沙生植物,他们会像对待珍稀物种一样,停下车,站在植物旁边一起合影,留下特别的记忆。

是的,对于沙生植物,在这种恶略的环境生存的确不容易,每一株都要经过炼狱般考验,都要有异乎寻常的坚守,活下来无疑是上苍对于人类的回报,爱护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