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古代文学是个“人”

作者: 小苦菜 | 来源:发表于2016-12-18 11:54 被阅读112次

如果中国古代的文学是个“人”的话。

《楚辞》《诗经》便是五脏六腑,诸子百家散文便是思想,汉赋便是锦绣华服,魏晋之文便是风“骨”血液,唐诗便是灵魂皮肉,宋词就是谈吐言语,元曲就是此人的音律才华,明清小说便是眉目眼神吧。


综上之特征,如果将这些后缀都具体化,这个人可能就是屈原吧,也只有屈原在“帝高阳之苗裔兮”锦绣华服的贵族气息下,有文采斐然的旷世才华,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风骨,有香草美人的才艺绝伦,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眼望穿世事的眼神眉目,只是这个“人”注定命途多舛。

在《楚辞》一叹一咏之间,是谓在“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奠定了感情基调,在望眼欲穿的忧伤下,映入眼帘的是萧瑟的秋枝和吹皱的枯叶,是何等感性的灵魂。

是此时的你一眼开始展望。

这双眼还看到了什么?是《诗经》十五国风的纷乱,虽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恬静,但是更多的是“猃狁之故”的征战,“鼓瑟吹笙”的庙堂,“不死何为”的仇怨,娓娓道来的还有一曲此“人”此生最辉煌的交响乐——儒墨道法名农兵阴阳等等诸子百家的和鸣,没有比这更动听的了。只是,映入眼帘的还有这个国度——“秦”,《秦风》从开始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到最后竟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秦终于“奋六世之余烈”终定天下版图。

也就是这“略输文采”的秦皇有意的做了两件虐待此“人”的事——“焚书”、“坑儒”,当然,他也无意的做了两件善待此“人”的事,便是秦皇统一了中国,还统一了文字,让这“人”在烈火的灼烧和黄土的掩埋下颤颤巍巍、步履蹒跚地走出来,得以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喘了一口气后又继续璀璨夺目的活了下来。

这口气便是“汉赋”,虽然喘的很虚,但极其之漂亮,你的确累了,是不是想身披华服那么休息一下?只见此“人”“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一侧”,也算是与那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遥相呼应了罢,虽然此“人”此时妖艳魅惑,高喝一曲你只知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却不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咦?这句是谁说的?当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了,只见曹植那天酩酊大醉,梦遇洛神,摘叶弹笔便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摇兮如流风之回雪”,也不枉那谢灵运妄称天下一石才华,便分予你八斗了吧。试问你“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句本是杜甫问李白的,问曹植也恰当吧。原来你并未消沉,如果说命途多舛的你在秦皇一击后精气神饱满的好好站起来的话,《楚辞》《诗经》这两颗内脏最好的写照便是这盛唐双子星的肝胆相照了。这一仙一圣真是畅游三界内,穿梭五行中,一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人便“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一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人便“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人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人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答者谁?韩愈,一场古文运动轰轰烈烈,“一蓑烟雨任平生”。

又一次,“山河破碎风飘絮”呐,这个在风雨中逍遥的人,远远望去,长衫纶巾,绿杖芒鞋,酒壶腰悬,直上竹林深处,细细一嗅,还有股卤香的肉味儿,无愧于“唐宋八大家”之一耳!真乃“东坡居士”耳!只听得东坡大吼一声“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便地动山摇,真的太动荡了,这个波澜的两宋,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易安,有深夜还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稼轩,当然还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三变,太苦了,或许这些人更能体会屈原当初的心情了吧,就连作为军人的岳飞也喊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壮言。

这种心情绵延千里,终于国破山河在,在蒙古的铁蹄下,可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唱这些的对象恐怕叫窦娥吧,冤吗?

冤!不然何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脚踏南天门,棒打凌霄殿;冤!不然何来上应星宿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快意人间,聚义梁山泊;冤!不然何来又将那动荡的三国再说一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呐,这一眼便望穿千古,试问“如此良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人”化为曹雪芹,比起屈原,虽不缺锦绣华服的贵族气息,虽不缺绝世独立的旷世才华,虽不缺犀利独到的眉目眼神,但这根“风骨”饱受风霜,只见那兴衰之间叹了一曲“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谓千年一叹。

我总在想,你几千年间,韶华白首,带着如此多的人,波澜壮阔亦是命途多舛的走通了这么一条路,但总有人抱怨,你为什么不去另辟蹊径,试试走其它的路?你含辛茹苦的养活了这么多人,投以如此丰沛的精神养料,守护一方家业,但总有人抱怨你形体不美,风度不佳,皱纹太多,谈吐不好,我掸了掸那些书本上已落定的尘埃,遥望一眼和你同龄的西方东方,终于理解了你。

相关文章

  • 如果中国古代文学是个“人”

    如果中国古代的文学是个“人”的话。 《楚辞》《诗经》便是五脏六腑,诸子百家散文便是思想,汉赋便是锦绣华服,魏晋之文...

  • 回望千年大唐,品味唐诗风骨|给孩子讲文化

    唐诗略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全盛时代,应该是在唐宋。唐诗,是唐朝文学中最耀眼的一颗珍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

  •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导论0

    古代文学史,顾名思义,介绍的是文学的史实,讲述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那么,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文学?中国历史几...

  • 我读书纯粹出于兴趣

    昨天晚上读书,又换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论》和《唐诗研究入门》两本书来看,我是对古代文学及研究非常有兴趣,故此...

  • 中国古代文学史杂感

    以下文章是我的期末专业课作业,老师要求谈一谈自己学习一年半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点感受,原文如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杂感 ...

  • 2019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分析

    2019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难吗?厦门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怎么复习呢?今天聚创考研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四大名著及其在当代流行文化的流变

    现在有个时髦词叫做文化IP,什么东西都可以算作一个IP。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如果也有文化IP的话,牌面最大的可能就...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科目一:中国古代文学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写的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和生活思想,很少写军事生活和军事思想,更少写政治生活和政治思想,这是中国古代文学...

  • 从今天开始,学习随笔!(3)

    学习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虚静” “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几乎贯穿发展始终。“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中国古代文学是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ga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