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原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3ea03c4c8c3c6ed7.jpg)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地变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浓;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 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
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298c6af8c4059646.jpg)
二:赏析如下
文章的开头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旗帜鲜明地点名了主题。也是对造物主的一种斥责和抗争。
虽然造物主暗暗地让天地万物变化,却无法毁灭这个不平和罪·恶·的·世·道。虽然能使一切事物日渐衰亡,却无法长存一切尸体为杀·人·者的佐证。虽然暗暗地使那时的统治者任意屠杀善良的人类而流血,却不能使用鲜红的血色以唤醒民众的反抗。虽然暗暗地让人类受苦,却不敢让人记忆长存。
作者以“人类中的怯弱者”当是那种麻木不仁,混日子下山的人。这种人只是在表象上去认识问题,没有痛定思痛的反省。贪执于昙花一现的花花世界里,完全忘却了废墟和荒坟的逼近。随着时光的流逝,将过去的痛苦和血泪抛掷九霄云外了,只是用酒浇愁和麻木的方式在逃避现实。这种人没有信仰和奋斗目标,在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
诚然,鲁迅先生的笔是犀利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当争不争的人性的弱点解释到了极点。因为那时的人们即使受到了莫大的压迫和屈辱都忍气吞声,把一切的委屈深深地藏在心里。还迷信地认为自己是老天惩罚的人,充分表现了大众百姓的愚昧和迷失。骨子里没有一点当家做主的豪情壮志,如果所有的国民都以这种心态麻木地活着;那么一定会受到别人的欺负和掠夺。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03de978402300bec.jpg)
那是面对封建统治的压迫,面对流血,面对造物主无端地加在我们身上的伤痛,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也有一部分人是有主张,有觉悟,有胆识的仁人志士,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民族的振兴和希望。这些人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之下可以称得上是与封建势力英勇抗争的猛士。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以“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进行首尾呼应。在此具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们看到的是心中燃烧的怒火,是一种正气,是铮铮铁骨,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不能在沉默中等待,而要在沉默中爆发。要英勇顽强地同一切邪恶势力斗争到底,努力创造崭新的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