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品又正是通过这个极至的人物的塑造体现了饥饿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凉,象征了人类精神自由的苦闷,暗含了追求理想人格实现者艰难而又痛苦的抗争,揭示了人类渴望自由、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时的苦闷,也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自由者内心潜藏的深深的痛苦和悲凉的情感。
正如文中所写“因为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充满尊严的艺术家与现实作最后的诀别,然而在他的诀别中却宣告了人类精神自由者对虚假的人生价值的蔑视和唾弃,对自由的精神生活和高洁人格的不懈追求。
小说通过失衡、分化的情感结构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本的艺术内蕴。小说在情节上先写到了饥饿艺术表演一时风靡全城,“饥饿表演一天接着一天,人们的热情与日俱增;每人每天至少要观看一次” 。几年后发生了“剧变”,“几乎是突如其来的”,“这位备受观众喝彩的饥饿艺术家发现他被那群爱赶热闹的人们抛弃了,他们宁愿纷纷涌向别的演出场所。经理带着他又一次跑遍半个欧洲,以便看看是否还有什么地方仍然保留着昔日的爱好;一切徒然,到处都可以发现人们像根据一项默契似地形成一种厌弃饥饿表演的倾向。”
显然,作品通过失衡、分化的情感结构来展现饥饿艺术家与其他人物(观众、看守、经理)的矛盾、不和谐,展现饥饿艺术家与环境的矛盾、不和谐;其间的矛盾、不和谐又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矛盾不断激化,不和谐达到极限,最终导致艺术家的毁灭,在这发人深省的毁灭里让读者窥见了社会的黑暗、世界的愚昧和欺骗;让读者窥见了人类理想人格实现的苦闷;让读者窥见了人类精神自由追求的悲壮历程。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超越时空的限制,跳跃性地叙述人物和事件,特别是在貌似客观叙述的背后充分渲泄主人公的主观情感和意绪。作者把客观的叙述与纯主观的渲泄融为一体,使小说篇幅短小,但容量大,其内涵也显得深刻,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精妙的创作技巧。
此外,在《饥饿艺术家》中,作者还采用虚妄、荒诞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真实,用象征性的暗喻暗示生活的真实,揭示作者对人生存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与探索。诸如此类,都无不体现了作品的深刻性及其在艺术上的价值和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