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简友聊天,我跟他说尽管我天天在读书,但仍然感觉没有多少话题可写。一旦想起一个观点想要写一下,又发现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太少,就凭现在的知识水平很难撑死一篇看的过去的文章。而如果为了这篇文章花一两个小时去搜索资料,我又感觉没时间可挤出来,所以我只能写些短文。这时候那个简友给我发了和微笑的表情,给我建议可以写书评。我看了一下,没当回事。
现在很多人爱写书评,而我每看完一本书都会举箸提笔,等我再三思考后又放弃了,书评我不是不想写,是不敢写。书与电影还不一样,电影也就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的故事情节也不会太多,每次看完一部电影总会有一些认识。但书不一样,厚厚的一本书浓缩了作者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你看完一本书也需要几天的时间,看完后怎么可能对这本书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你可以抓住书中的一个点来写,我感觉那样的写作不应该称之为书评,而是对某个情节的感想。我每年能看四十多本书,基本上一个星期能看一本,但看完之后合上书,你能回忆起多少内容来,你能写的出多少东西来,真的很难。其实真如果要把一本书吃透,只看一遍是不够的。甚至有些书你想看懂是怎么回事都要多看几遍,比如《百年孤独》,从没有人敢保证看一遍就能吃透。
我也想写书评,但我知道一本书不看几遍是写不出书评来的,而一个人能静下心来将一本书看几遍更是难上加难。现在人的功利化太严重,我手机里保存的书单已经够我看一辈子的了。为了多读几样书,我一本书还没看完就开始筹划下一本书了,这样我知道是在刷数据,效果不好,但又有啥办法呢,不就想多读几本书吗?
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改的时候难上加难。我已经不再遵从以前那样,看完一本书就从书单上抹掉,而是强迫自己做好重读第二遍的准备。昨天刚看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今天开始阅读《历史深处的民国》,等这本看完,我准备回过头去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如果一本书还值得继续挖掘,那么我会读第三遍甚至第四遍,这样才能确保效果。我坚信,一本书你不读两遍是没有资格做出评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