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瑜伽老师的缘故,有幸接触到了很多宝妈,在馆里练习的宝妈却不常有。
而在街边带小孩出来玩耍的宝妈是常有,她们中很少有人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
每次我上前去询问是否对瑜伽感兴趣的时候,她们或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说到:“带小孩哪里有时间啊”,或满脸遗憾的神态,说到:“只有我一个人带小孩,完全没有时间呢”。
我知道那嫌弃和遗憾不是针对我,也不是针对瑜伽,只是针对她们自己。那是针对她们自己生活的遗憾,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嫌弃,甚至可能是对自己小孩的嫌弃。而这必然是可悲的,因为她们不懂爱自己,更难真正爱自己的孩子。
即使到了2021年,我想很多人生小孩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家人的渴望、世俗的眼光以及传统的观念,很少有人是真正喜欢小孩并且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及耐心可以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后选择生育的。
这种可悲早在我们母辈之后就应该慢慢终止的。她们的不幸大多来源于适婚的年龄、包办的婚姻和必不可少的孩子,这些条条框框让她们止步不前,甚至让她们变得歇斯底里,但她们却很少试图逃脱。因为她们选择的机会很少,而她们也逐渐变成当初的那批人,进而对自己的后代提出限制与规范。
可能我们选择的机会并没有增多,但至少我们用于求生存的时间减少,用来思考的时间应该是增加的,因此我们思维的深度应该不一样。我们应该摆脱之前一辈又一辈的框架限制,真正去思考自己到底适不适合结婚、生育,以及想想怎么样的人才能在保有独立人格的同时与你结伴同行。
毕竟我们已经不是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需要的已经不是一起搭伙过日子的对象了。
可是,应该二字就像或许、可能一样没有力量,像不常用的工具,存在感极低,那般似有若无。
但,越是肯定的东西越没有余地,越是僵硬的身体越没有空间。而我们的思想亦是如此,应该保留的是我们思想的弹性,但行为始终应从自身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