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几千年来,历代文人学士皆以此为目标,悬梁刺股、勤奋学习,然后奔走求官、博取功名。
考状元,当大官,这似乎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头等大事,他们甚至为此奋斗终身,更是闹出了范进中举的笑谈。
然而,在明代,有一位少年却说:“读书希望登第做官,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罢!读书希望学圣贤,才是第一等事呢!”
此言一出,老师差异,这是何等的志存高远!此等年纪,竟有如此之高的精神追求。
这位少年就是王阳明,若干年后,创立了王学。他是中国儒释道集大成者,是心学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他的心学,完成了哲学史上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他使很多很多的人发现了自己,获得了幸福完美的人生。
纵观中华5000千年的历史,名流千古的人众多。但是能够被称为圣人的,却不多。
梁启超说,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一个自然是孔子;另一个就是明朝的王阳明。
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如果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纵马定乾坤”这句话来形容王阳明,可以说是最恰当不过了。
王阳明作为明朝时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不仅被后世与孔子、孟子、朱熹同列为“孔孟朱王”,他还多次带兵平叛,甚至连号称“军神”的东乡平八郎曾曾经说过,“一生低首拜阳明”。
但凡牛人,多半都有一段曲折的人生故事,王守仁也不例外。
王阳明一生坎坷,他读过书,做过官,坐过牢,带过兵,悟过道……
公元1472年,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一个官宦之家。父亲王华是成化年间的状元,历任礼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良好的家世,优渥的生活为王阳明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他从小聪慧异常,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继续走一条科考入仕之路。
他十二岁入私塾,但聪明早慧的王阳明对兵法情有独钟。
十三岁时,王阳明已谙熟弓马之术,十五岁时,他和父亲同游居庸关、山海关,“慨然有四方之志”。
伫立万里长城,一览大明江山,埋藏在王阳明心中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被彻底激发。
21岁时,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25岁再次参加科考却落第。
他的父亲为他感到惋惜,他却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在王阳明看来,科举考试不是天下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天下第一等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位圣贤。
因此,科举不是他的人生目的,只是他为国效力的一种途径。
1499年,28岁的王阳明在礼部会试中因成绩出色,赐二甲进士第七人,授刑部主事,不久再次授为兵部主事。
自此,王阳明的仕途正式开始,他人生中最惨淡的一段岁月也即将来临。
公元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义愤难平,向明武宗直言上疏论救。
刘瑾看完王阳明的奏折大怒,将其杖责四十,几乎气绝。
王阳明苏醒后被贬至贵州任龙场驿驿丞,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这还不算完,刘瑾恨王阳明恨得牙根直痒,派出杀手,打算在路上杀掉他。
王阳明一琢磨,将一首绝命诗和衣服放在江边,伪造成跳水自尽的现场,这才免于一死。
“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在明朝这里尚未开化,这里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靠着“没有一点忧戚的情绪”,王阳明在此地扎下了根。
初至龙场,连安身之处都没有,王阳明“结庐而居”,开垦荒地,自耕自食。艰苦的生活使得几个仆从几近抑郁,但是王阳明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在龙场,他讲学诵书,传播文化,不仅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还为他建了一座新房子,他给自己的新居取名为:“何陋轩记”。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即便是身处逆境,也能随遇而安,并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王明阳的旷达和乐观,能够在残冬里捕捉到春天的新鲜气息,水软风和,冬雪渐销,来日可期。
正如他诗中所言:“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因为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所以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成功逆袭,同样能够写出《春晴》这样充满希望的好诗。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就如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正德五年(1510年),作恶多端的刘瑾被除,39岁的王阳明奉召回京,得以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一职。
掸去风尘,脱去客衣,重换朝服,信念坚定的王阳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重回朝堂的他如鱼得水,深得皇帝的青睐信任,升任督察院御史,巡抚赣漳等地。
《春晴》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明·王守仁
赏析
这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的一首描写景物的诗。
这首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清新明丽,通过吟咏龙场春日的恬静风光,来排遣含冤遭贬的郁闷之情,给人以积极乐观之感。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首联的意思是,日暖风和,春光明媚,林中的风景恬淡闲适,天气回暖,远处高崖上的残雪已经所剩无几。
开篇,直入主题,交代时令和气候,春到龙场,暖风和畅,林木初生,残雪消融。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颔联的意思是,花枝静谧,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远远地看见白鸟从雪后光滑的石板路上面飞过。
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
迢迢:形容遥远。
颔联写龙场初春的静谧之景,也是诗人对心境写照,龙场驿站地处偏僻,来往邮件不多,他这个驿丞也甚是清闲。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颈联的意思是,忽而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回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
颈联是诗人对旧时挚友的思念,远离中原故土,做梦都想回到京都,和昔日好友共聚一堂。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尾联的意思是,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呵,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芰荷(jì hé):芰,菱。荷,荷花。
最后两句是抒情,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坚守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他坚信,自己一定会走出深山重回朝堂。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
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
这首诗表面写景,实为表现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后,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便是希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