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课怎么上,一直是我的困惑,今天在建设路小学听了三节习作课的现场教学,从中学到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帮我打开了自我的思维局限。
第一堂课由柴老师执教的《人物描写一组》,主要是讲述在习作中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这节课在导入时通过一个“猜猜他是谁”的片段描写引出了人物描写的话题,这个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其吸睛之处在于这则片段写的就是老师自己,用词贴切而形象,这为后续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好的铺垫。
教学的主要过程抓住“聚焦表达,感悟表达”和“对比感受,聚焦修饰语”这两条主线,提炼文中的动词,以读促悟,交流文中运用动词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感受,学生在回答个人感受时是有一定难度的,心里有感受,但是又说不出来,还是需要老师帮助说出“画面感”这一个点,并引出动作分解这一概念,接下来老师的课堂设计就很巧妙,让两个男生上台表演了嘎子和胖墩儿斗架的过程有效化解了这一难点。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动作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这一方法以后,老师设置了随堂练习,观看一个新兵起床的短视频,并进行片段描写,当堂训练。
之后老师并没有直接展示学生的练习,而是引导学生聚焦修饰语,把语段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然后再让学生对自己刚刚写好的小练笔进行修改。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学生的小练笔并进行评价。从整堂课来看,老师的设计都非常用心的,就像领着学生上台阶一样,把逐级而上的过程展示出来,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由浅入深学习写作技能的一个动态过程。
带给我更多启发的是第三堂课崔老师执教的《我的乐园》的教学,这节课我也给学生才讲过没几天,在我的教学中,我是临时用了下载的课件,给学生讲了课件中的内容,都讲了什么,我现在也记不太清楚了。在对比了今天听的这堂课以后,我意识到自己的习作教学是低效的,虽然用了同样的时间,我也费死劲儿的讲课,然而收效甚微。
习作课的第一课时在用时分配上应留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练习时间,作前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这15分钟的时间,讲什么,怎么讲就非常重要了,这关系着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被打开。崔老师在这堂课的导入时,呈现给大家一组图片,有她那个学校的菜园实景图,有孩子们在菜园里劳动的情景,还有师生分享劳动果实的喜悦,这是那里孩子们的乐园,自然而然就带出了这堂习作课的主题。
老师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简单明了,没有过于冗杂的语言引导,而是抓住乐园的地方,你在那里喜欢做什么事,过程中的感受这三个要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言简意赅,在写法上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些例子均来自名家名篇,评课老师建议在这里最好举课本中的例子,孩子们太小,对这些名篇理解起来尚有一些难度,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三堂习作课上都呈现了学生习作的过程,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和星级评价,这些教学方法也可以运用在自己以后的习作课堂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