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健康&养生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你可能不知道,中医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

你可能不知道,中医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

作者: 佳木繁玥 | 来源:发表于2017-07-26 14:37 被阅读789次

    《回春录》云:“医者,生人之术也。”《万病回春》云:“医道,古称仙道,原为活人。”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其别称富含文化内涵,意趣盎然。同时由于官职、局地、医术等的差异,所以留下来许多各具特色的中医别称,可谓是中医界的一大趣闻。

    岐黄

    来源于《黄帝内经》。相传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懂医术,黄帝常与岐伯促膝相谈、讨论医学。《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以问答形式写成。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此书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因此此书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称。

    坐堂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张仲景处理完公务之后,就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他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后来求医者越来越多,他干脆在长沙大堂设诊所,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

    橘井

    晋葛洪《神仙传》一书中说:贵阳名医苏耽因懂得养生之道,西汉文帝时期人称苏仙。一天,天上的仪仗队降落苏宅。苏耽依依不舍地对母亲说:“明年会流行瘟疫,咱们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树能治疗瘟疫。如患病之人,给他井水一升,橘叶一枚,煎汤饮服,立可痊愈。”第二年,果然发生疫病,人人按照苏母指点取橘叶、井水治病,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杏林

    这个名字的起始,与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医有关。相传,三国时隐居庐山的吴人董奉,精通医道乐善好施。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他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轻症被治愈者在山脚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庐山脚下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杏林”一词便成了中医的象征。

    隐名

    富商得了重病,医生给他开药方,要他连服三剂后来复诊。商人服完三剂后,觉得病症并无好转,于是另请名医为他治病。名医诊脉以后,告诉富商此方可用。富商不悦,硬要名医另开一方。名医只好挥毫写下一张药方。富商连服了二十剂后,病果然好了。于是,富商携厚礼向名医致谢,名医却要他去感谢之前的医生,并告诉富商,他所开的处方,实际上就是那位医生开的处方,只是药名换了一种说法,并增加了剂数而已。商人一听恍然大悟。

    青囊

    这个名称的由来,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史书记载,在被曹操杀害之前,华佗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予他。华佗死后,这一青囊使华佗的一部分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世也称医术为“青囊”。

    悬壶

    古代有一位管理街市的小官叫费长房,传说他在街上看到一位老者在行医卖药,诊所前悬挂着一个葫芦,老者白天卖药,晚上跳入葫芦中。费长房想,此老翁身怀绝技,定非凡人,于是百般亲近,以求得医术。后来老者传授他各种治病方法。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老者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行医的标志。


    文丨佳木繁玥
    一位学了中医后弃医从文却依然热爱中医文化的姑娘。
    图丨来源于网络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具有版权保护,参考请标明来源,转载请简信获取授权!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能不知道,中医还有许多好听的名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zn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