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拒绝惰性知识

作者: 浅池溶月 | 来源:发表于2024-07-12 16:04 被阅读0次

阅读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第一章《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的前两部分内容后,深刻体会到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未来方向的深刻反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对“惰性知识”的剖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惰性知识”这一概念,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锁,束缚了学生学习的活力与创造力。它指的是那些被机械记忆、孤立存储,却无法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迁移的知识。说白了其实就我们说的死知识,这种知识,如同散落的沙粒,难以构建起坚固的知识体系大厦。

想想我们经常做的事儿就是,面面俱到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知识背后的逻辑联系、应用场景以及迁移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虽然有可能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时,却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当他们离开学校,离开了当时学习的那个场景,他们就把知识全部还给我们了。

因为“惰性知识”的困境,教育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

我们知道,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塑造。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各项素养。正如威金斯所言:学校教育的目标应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得心应手地生活,这意味着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教师自身饿需要具备专家思维,即能够洞察学科的本质与规律,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化、结构化,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反思等方式,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教会他们如何像专家一样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具备在未知领域中探索、创新的能力。

在大概念教学的理念下,知识的积累不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构建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由大概念、核心概念等构成,它们如同建筑的地基,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核心概念,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学科的整体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这部分内容为我们揭示了当前教育中的“惰性知识”问题,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专家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大概念教学为路径的教育改革方向。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全面革新。

我们总说学生难教,实际上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那些知识点儿,尤其是对未来没有一点儿用的知识点儿。

这本契合新课标精神的书籍,认真阅读确实会厘清让我们觉得高大上的概念。也许读起来磕磕绊绊,但还是坚持读下去吧。希望我们能探索出一条更加符合时代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之路。

相关文章

  • 2023-01-15

    阅读《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 P44—49 今天阅读建议六“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1.在知识习得上,不...

  • 难以拒绝的惰性

    因为日更没有什么可更的,立了个flag说每天读书发读书心得的我,发现…flag实在是立的太早了?! 我根本没有那么...

  • 惰性惰性!要想拒绝平庸一定先拒绝懒惰

    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厉害,感觉样样都行?他们和普通大众唯一的不同就是勤奋。篮球界我们知道科比...

  • 惰性知识源于惰性思维

    ——《挑战惰性知...

  • 远离“ 惰性知识 ”

    李大开老师说,一看到师德课程的培训题目《挑战惰性知识?》不禁眼前一亮,知识居然还分“惰性知识”,那什么...

  • 如何应对拒绝--《情绪急救》读书笔记 作者:苍耳 --留学书房 生活中经常会遭遇拒绝,比如面试被拒绝,找房被拒绝,...

  • 挑战惰性知识

    如约而至,耐心学习。4月11日晚迎来了曾琦教授关于《挑战惰性知识——布鲁纳与<教育过程>的启示》的讲座,曾教授花费...

  • 挑战惰性知识

    如约而至,耐心学习。今晚迎来了曾琦教授关于《挑战惰性知识——布鲁纳与<教育过程>的启示》的讲座,曾教授花费了一个多...

  • 激活惰性知识

    阅读笔记第317/365天 今日阅读《学习的本质》 作者:[美]桑贾伊·萨尔马 卢克·约昆图 翻译:吕红丽 ...

  • 碎问 闪存 不可取

    碎问、闪存、惰性知识,今天读书关键词。 “惰性知识”概念由怀特海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称那些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拒绝惰性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fx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