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张治馆长在为我们讲授《未来学校的十大场景》时,给我们提出了上面的三个问题。不禁发人深省。
Q1:我该教哪些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
马云曾说:如果你现在不让你的孩子去玩琴棋书画的话,那么三十年后,你的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
有的人依旧质疑:至于吗?
我想说:至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逐步从繁琐的体力活中解脱出来。未来,要不了多久,靠意识操作机器也并非不可能的事儿。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只需要掌握基本常识,会读、会说、会看、会认,生活都将不再是难事儿。洗衣有全智能的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煮饭有电饭煲,扫地有懒人机,现在真的无人车间的流水线上,已经看不到人们的身影,就快递都有智能机器人自动送达……未来的世界不可估量!
马云所说的“玩琴棋书画”绝非浅层次的瞎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做的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真正的爱上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做个有思想、有追求、有品质的人。
琴:考究的不仅仅只是乐理常识,还有对音乐的鉴赏与辨识。如何鉴赏,那就得知道它的由来(也就是历史与故事),同时也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辨识,这就得学会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的比较。这,就又得有足够的知识面才能做到。
棋:讲究的策略、布局、逻辑。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书:不仅需要掌握构造,还得把握力度。没有一定的功夫,不勤学苦练的话,终究成不了大气候。
画:不仅需要有全局把控力,还得学会色调冲击的创新。
现在,我们回到初始问题:我该教哪些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未来?只需完成教学任务,不求甚解?还是坚持抓主科,弃副科?不!
日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着实让在场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吓了一跳。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温儒敏还继续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也就是说,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只看所谓的课内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看得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说实话,高中生关注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所以,如果我们还只是一味的停留在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教导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