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读书
庄子《天道》: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两不相伤」

庄子《天道》: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两不相伤」

作者: 两不相伤 | 来源:发表于2022-08-16 10:17 被阅读0次

上一篇《天地》结束了,一起接着来看庄子的《天道》。

天道是什么呢?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天道是自然!天道的运行规律就是自然规律,所以一切已经诞生的万物都是顺应天道而成。

帝道又是什么?是地道吗?是负载万物而任劳任怨,承载一切的土地吗?因为他无分别地支撑着万物,所以地球才能够欣欣向荣,和谐发展。

圣道又是什么?领导的哲学吗?能够让天下人心悦诚服的圣人,他们所修养的就是圣道。

如果上知道有天道,下懂得圣道,那么这个人就能够轻松地游走在这天地之间。他如果想可以做一代帝王,如果不想也可以浪迹天涯,只是两种不同环境之中,他的心境是一样的。他的心是一片看不到边的平静的水面。

圣人心静如水的境界,并不是说他们喜欢宁静,就去追求,从而得来的。只是他们不会被周遭的一切轻易的打乱心境,外力是没什么作用的,他们无为而静。

你看看那湖水,如果静下来,你都可以把他拿来当镜子照,自己的眉毛眼睛都看得一清二楚。水静下来能够形成水平面,那些能工巧匠也是要借鉴参考他的啊!

水静下来后,都能够如此的明亮,甚至可以被当作标准借鉴,更何况人的精神!所以说啊,圣人的心静下来后,天地都可以拿来借鉴,万物对照也都能够看清自己。

哈哈,这圣人去哪找啊?我得照照我自己!

书里能找到吗?

作者:两不相伤

蜻蜓点水,润物无声

拈花微笑,顺其自然

相关文章

  • 庄子《天道》: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两不相伤」

    上一篇《天地》结束了,一起接着来看庄子的《天道》。 天道是什么呢?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天道是自然!...

  • 2018-01-23

    《庄子·天道》有句名言:“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水如果很平静,它能像镜子似的映照出天地万物,如果它波涛乱滚,...

  • 青年教师读书反思第三期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 ————————《庄子》 随意翻看了一页书,书中这样写...

  • 复录刘文典《庄子补正》全书之外篇

    天道第十三 〔释文〕以义名篇。之义。 〔释文〕中准丁仲反。大匠或云:天子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

  •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所谓,心静,自...

  • [镜心]观心法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

  • 幸福是什么?精神和物质主什么?

    传统文化智慧:幸福是心静和领悟! 庄子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 用现代话来讲,...

  • 《庄子》(天道)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 读书是一生的事情——跟着杜保瑞教授学《庄子》

    ​一,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

  • 水润读书笔札 l 庄子 外篇 天道(三)

    《庄子·天道》篇,庄子外篇的第六篇。天道,即宇宙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天道篇由十个章节编纂而成。 续 第五章 论述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天道》: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两不相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ur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