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律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不是因为有自律的品质才能走向成功,而是因为做到了心目中渴求的事,才变得自律,所以我们的重点是找到内心的原始驱动力,即内在最强烈的渴望,这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关键。
仔细想想,当我们产生拖延行为的时候,往往面对的是我们内心不愿意做的事。
当我列了一张自律清单,上面有阅读写作投入6h、每日list总结和瑜伽冥想等打卡项目,但是我发现这九天的打卡情况却有很大的反差,前两项是基本每天都完成的,而瑜伽冥想这一项只有一两天是打卡成功的。
确实是因为,每天的总结和读书写作,是我现在内心最迫切渴求的事情,所以我会积极的实施行动任务,然后我就思考瑜伽和冥想这一项,是不是因为跟我此刻不能产生很大的连结性,或者我需要挖掘激发我内心对瑜伽冥想的欲望,如果我坚持训练的话,身心会很健康,注意力会得到提升,对我阅读和写作都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当找到那个最源头的内心驱动力,自然而然地会坚持行动,做到自律,拥有自律的品质。当我们内心先确定好想成为什么,然后思考成为这样,需要做到什么,最后才能拥有什么。
关于自律,你要知道的几件事2.在他律的基础上建立自律,找到“关键他人”
你会在意他人的眼光吗?先别着急回答会或不会。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案例。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带着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从1年级至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一项所谓的“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在经过一番煞有介事的测评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潜力和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求知欲强,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事实上,那份被要求保密的名单,完全是罗伯特随机抽取的,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它意味着:权威的期待会带给我们强烈的影响,如果一些对你重要的人对你抱有强烈的期待,那么这份期待就会奏效。而这正是所谓“关键他人”的意义。
那么帮助我们走向自律的“关键他人”是指什么呢?第一,是指能帮我们建立自信的人,第二,是指能帮我们严格管理的人。
最近我开始使用了一款叫做“达目标”的软件,可以自行设置要达到的目标和目标周期,但是首先要支付目标基金,当目标周期内每天都进行完成目标的签到后,支付的目标基金就会归还于你,如果没有签到的天数达到你设置的休息日上限,则目标挑战失败,目标基金将归围观你的好友划分,对你帮助鼓励约多的,刮分的基金数目越多。你还可设置一定的金额邀请监督人,监督人有权判定你的目标失败。
在这个软件中就具有这两种关键他人了。一种是围观你并对你进行持续关注和鼓励的围观人,起到了帮你建立自信的作用,一种是有权判定你失败的监督人,保证了你的任务完成签到质量,起到了严格管理的作用。
正如《小学问》里所说:我们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中,所谓自律,不是不计较他人的眼光,而是要找对“关键他人”。这就要求既要有正向反馈,又要严格管理。
关于自律,你要知道的几件事3.不因畏惧给自己设定终止的限制
自律往往是一场自我之战。孔子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子路说:“你之所以达不到我的要求,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自己给自己划定了界限,否则的话,你应该是在半途中力尽而止,没理由是畏难不前啊!”(原文是:“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我们往往因为恐惧而给自己找了很多不能继续的借口,我们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嘲笑,放弃开始变得更好的挑战,这首先就是一种自我欺骗,更是自我妨碍。我们会遇到难以上升的瓶颈期,但更有无限的潜力找到突破口,而是否能持续保持精进,就取决于是否拥有挑战自我和相信自我的态度。
关于自律,你要知道的几件事附录:
书名: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作者:黄执中、邱晨……)
阅读用时与进度: 2h56min(检视阅读)
读书内容: 书中用一种解决我们生活常见的实际问题的“闲聊”方式,跟我们谈论关于知识、职场、自律、思维、两性、影响力等方面的话题,不仅切合实际,内容依据还涉及到逻辑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与哲学等领域,丰富且具有强有力的论证性。
文章重点就有关“自律”章节进行拆解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