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3)
生存者:
我们不否认你的一些看法有道理,但你总把人与其他生物相提并论,万灵之长的人类岂能和低等生物及动物相比较。并且,你认为生物没有生存意识和死亡意识,你这不过是猜测。庄子说:安之鱼之乐?生物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求取生存、恐惧死亡,不否认这是我们的精神意识使然。但是,意识来源于事实,没有生存与死亡的事实,我们会有求生拒死的精神意识吗?生存与死亡不是我们想出来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无论生与死是不是一种矛盾的存在,我们都只得接受,况且,生存与死亡又不是谁有意制造出来的。客观的存在我们只有适应和接受,我们能改变客观存在的逻辑规律吗?我们有改变客观存在逻辑规律的本事吗?我们只能接受生命必然死亡的事实,并尽量避开死亡,求得生存,这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人之道吗?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我们人乎?
感知者:
我为什么要将人类和生物的共性作比较?因为人类就是生物之一种。但我们恰恰忘记了自己的生物属性,我们以为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智慧的人类不再是一种生物,这就是真正意义的“忘本”。我们的生物属性不会随着我们产生出精神智慧而改变,但却因我们复杂的精神意识的存在而发生异化。生命、伦理、人性这些精神性概念就是异化的表达,就是我们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严重曲解,这种曲解违背了存在的真相和本理,使我们人类从此走上了一条求生存的斜路。正因为如此,人类生活得冲突不断,矛盾百出,苦难重重。
异化是人类独有的用智的后果,异化就是异常的存在状态,异化状态就是本不该存在的存在,生命概念就是我们走上异化之路的开端。我们在不知道生物及自己活着的原理与真相的时候,我们就给生物及自己的活着下了一个概念性的定义——生命。生命这个虚构的词还不要紧,要紧的是,生命的运行原理及相关的伦理逻辑就产生了:生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是独立于其他事物的存在。生命是独立的短暂时间的存在,生命以后不再活着的现象就是死亡,并且,生命之所以活着,就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死亡。这些最原始的最简单的认识就为人类的异化存在分了道,我们人类就从这里执有生命观念开始了艰难的生存的进军,与原有的生物存在本性本理本质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生死求存的不归路。
生命这一个虚构的概念就将人类送上了另一条生存之路,在这条被我们趟出汗水、泪水、血水的生存之路走了数千上万年之后,我们想不到,生命竟然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观念极大错误的认识。说句实话,我们被生命理念骗了,骗得好苦。原来生物并不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活着的,生命是怎么运行的能表达清楚吗?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生命从何而来?生命从人类最原始的一个并无逻辑的简单认识开始,被其后的我们用精神智慧放大成了一整套伦理逻辑,放大成了我们最根本的存在,放大成了一切存在的前提。这实在不该,太冤枉了,这让我们以后的存在无法不成为一出巨大的悲剧,在世界上演出了千万年。
问题是,人类杰出的精英们为什么一直未对生命理念提出质疑,可能是他们无法质疑,只能批判生命存在的恶相,只求改变生命带来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治标不治本,在生命理念之内,怎么调整、怎么修正、怎么改变都无济于事,只会加重问题的恶化。
直到我用感知运动的存在原理来重新解释存在的本质,这才发现生命观念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用形而上的追究方法,很容易就得出存在的终极处就是感知运动。感知运动呈现为存在,感知运动的主体——生物,是感知体,与生命之说毫无关联。感知体的意识就体现为存在,说得更明白一些,存在就是生物的感知意识。生命存在之说,破坏了存在的真相,蒙蔽了我们对存在本质的追寻,使我们不得不在错误的认识之路上越走越远。生命概念一旦成立,就意味着我们只能站在生命的认识角度来看世界,也只能用生命的伦理来认识自己和要求自己。这太要命了,这让我们人类从此远离存在的本质和真相,将世界歪曲地解释,而且,生命伦理之路是一条残酷血腥的路,这条路差点断送了我们人类。(接下)
网友评论